第289章 复杂多变的朝局(1 / 3)
李承怀近些年在朝中无太大作用,甚至说还有些仗着亲王之位作威作福的行径,但他能够被皇帝继续看重,虽无太多实权却有皇家尊荣,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懂得迎合皇帝李承安的心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李宣。
李承安当年在先皇六子之中脱颖而出,最终能够登上皇位,全靠柳氏一族的支持。
但这种支持,绝非单向的,也不可能是无私的,之后包括国舅太尉顾秦及柳氏宗族在内,不说是对李承安予取予求,也是极大影响甚至左右着许多朝政大事。
李承安登基之后,用了将近十年时间,才逐渐摆脱柳氏的掌控,将皇权全部掌握到自己手中,在此之前,作为一个皇帝,要忍受多大的屈辱,需要一份怎样的忍耐,常人确实难以想象。
也正是这个原因,李承安深刻认识到,外戚对皇权的影响之大,因而才在心中下定决心,不能让大周李氏的江山与皇位,再次受到外戚的威胁与影响,有了将皇位传给李宣的想法。
李宣最大的优点,是有着皇帝李承安本人的宠信、喜爱,同时母系一族势力孱弱,没有左右朝政的力量,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
李宣很难得到母系一族的有力支持,这也就意味着,若是让他继承皇位,将来的朝政也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能否震慑住柳谢等太子一脉势力,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否则即使李宣坐上了皇位,也有可能被太子一脉的势力拉下马。
李承安当然做不出也不敢做出除掉太子李焱这种事,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血,同时李焱背后有着太多势力支持,这样做只会让整个大周陷入动乱之中。
李承安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为李宣扶持力量,使得能够与李焱相抗衡,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皇族内诸位亲王的支持,李氏本族人若是能够支持李宣,这不仅仅是名分上的肯定,同时也有了与李焱背后诸多势力抗衡的前提。
当下大周皇族之中,仅有的几位亲王,除开势力最大,却最不与皇帝和睦的楚王之外,就属领兵的齐王与赵王,是最有实力的。
齐王领兵二十万镇守齐国旧地,同时防范东境的敌国,与李承安一母同胞,算是亲王里最受信赖的一个。
但在此之前,齐王也一副明哲保身的态度,对于皇帝暗示的种种替李宣拉拢之意,一直都是故意搪塞。
齐王李承业不是先帝皇子之中,才能最卓着之人,但也不是庸俗之辈,当然看得清当下的朝政局势,深知李焱的太子之位牢不可破,自己完全不愿蹚浑水。
可这一次李承安借助让李承业进京述职为由,将他留在了长安城内,并通过替齐王府招赘驸马为由,逐渐开始架空他在楚地的实权,让李承业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李承业被滞留长安,终于在皇帝李承安数次的明示下,表态并开始倾向于三皇子李宣。
李承业虽然明大义,但更清楚眼下的局势,不会糊里糊涂地与皇帝硬杠,适时的低头才是保全之道。
对于领兵十万,镇守赵国旧地的赵王,李承安其实早有计谋,而当下长安城内,还有些势力、权利的亲王里,就只有成亲王李承怀了。
而李承怀也聪明地早早替皇帝站位,选择了支持李宣,使得他在李承安眼中又有了几分分量,近些年才荣宠不衰。
李承安煞费苦心地帮着李宣拉拢、建立身后的势力,尤其在取得了几大亲王的支持之后,终于有了与太子李焱的一争之力。
尤其在近些时日,齐王滞留长安城,并在皇帝的多番游说与强硬态度的示意下,开始偏向李宣,使得这位三皇子的呼声达到顶峰,一度让陆文桢等朝臣
李承安苦心经营朝局多年,并在自己的不断谋划下,算是逐渐给李宣继位铺出了一条道路,但却恰在此时,被他自己请进长安城的威王世子程不器,却一次次作出惊天动地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