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尘缘已断,金海尽干(1 / 5)
第671章尘缘已断,金海尽干
“好了,锁国之事不在议程之内,大家都停止这个话题吧,还是说回关白提出的检地法吧。”徐渭作为谈判的主持者,目的是解决粮食危机,不要干扰到白银开采和流出,倭奴、游女的流出,这是长崎总督府存在的意义。
灭倭很重要,白银流入也很重要。
“总督来自大明,大明从万历三年开始清丈,厘清地籍,以天朝上国之强盛,依旧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做完了清丈,而倭国现在的局面,需要用多久?又要打多久?”毛利辉元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检地法很好,这是解决倭国的一个十分根本的办法,什么变法,什么维新,什么革故鼎新,不都是在生产资料再分配上下功夫,做文章吗?
这世道怎么能变好一些,其实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倭国大名不都是酒囊饭袋,对这些知之甚详,毛利辉元要是没点眼光,他也不能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斗那么多年了。
道理大家都懂,尤其是大明大思辨的成果,已经开始向外辐射的情况下,但真的要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难如登天。
“纠正一下,大明到现在没有完成清丈,在贵州、在云南、在绥远、在辽东,在广西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完成清丈,还有海外总督府,除吕宋外,并没有进行。”徐渭纠正了毛利辉元的说法,大明只是在腹地完成了清丈。
这是皇帝和元辅对于清丈的定性,清丈新政没有完全成功,斗争还在继续。
“这么说毛利家同意检地了?”织田信长面色凝重的问道,在他提出检地法之后,毛利辉元根本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过。
“大明到现在都没有彻底完成清丈,也没有还田。”毛利辉元摇头说道:“织田信长,你的想法很好,但你太想做事了,你的企图心太强了,当真以为你一个织田信长,就能让倭国变得天朗气清?别说一个了,就是十个八个,也绝无可能。”
“大明可以清丈,倭国不能检地。”
织田信长面色通红,厉声说道:“怎么不能!大明可以,我们怎么不能?”
毛利辉元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说道:“我来问你,检地法,就单一个统一度量衡,你以什么标准去确定膏腴、中田、贫田?一町到底有多少?”
倭国的土地单位是町,但是一町究竟是多少,从来都是一个约数,有3600步(60步×60步),有3000步,还有1200步,之所以各有不同,这就跟各大名收的税不同有关了。
把町弄的小一点,按町收税,名义上看起来不多,但其实是敲骨吸髓的重税。
“大明有现成的标准!虽然水文地理略有不同,但土地以产量为基准进行分类,大明已经做了两百多年了,我们为何不行?”织田信长立刻开口说道。
“好,我们抄大明的,那么清丈的工具从何而来?大明有程大位发明、皇家格物院改良的丈量步车,大明朝廷造丈量步车数十万件,送至各地,咱们造不了。”毛利辉元没有反驳织田信长,而是赞同,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要反对一个人的政见,需要先赞同他,将他捧得高高的,然后摔死他。
徐渭看了毛利辉元一眼,这个人对大明格外的关注,对丈量步车和皇家格物院的知道的很多。
其实毛利辉元就是喜欢看皇家格物院的《格物报》,他对大明的技术进步心驰神往,但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工匠去推行技术进步,所以只能临渊羡鱼了。
“自然自大明买入即可,我们自己造不了,大明可以,我们可以买。”织田信长眉头紧蹙,他忽然意识到了毛利辉元到底在说些什么。
“好,且不提大明肯不肯教,肯不肯卖,我们单说一件事。”毛利辉元看着织田信长问道:“谁来做?谁来做这个问题,需要拆开来看,你在京都,首先要有督办此事之人,何人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