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战争疯子”赫连勃勃出道(1 / 3)
公元396年至公元46年的这十年,中国大地上的各主要政权都很忙:
刘裕为首的东晋,忙着平息孙恩、桓玄之乱;
拓跋珪为首的北魏,忙着吞并后燕,“柴壁之战”后,拓跋珪又忙着改革、革命、改命,最后把自己的小命都改进去了;
姚兴为首的后秦,忙着吞并凉州、西秦,“柴壁之战”后,姚兴又忙着译佛经、建寺院、敲木鱼,最后把前些年的劳动果实基本都吐出去了。
396年至46年,东晋、北魏、后秦,三大主要势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整顿内务、征伐周边小势力,总体上来看,“国际局势”还算比较平稳。
但从46年开始,又是另外一个光景了,因为在这一年,“战争疯子”赫连勃勃出场了。
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是铁弗匈奴部首领刘卫辰最小的儿子。
刘卫辰,咱们在“五胡篇”中提到过了,这货作为代国拓跋什翼犍(拓跋珪的爷爷的女婿,却长期作为墙头草,在代国和前秦之间反复“左右横跳”,一会归降前秦、一会又臣服代国、一会又搞独立,最终间接导致前秦向代国发动总攻,代国灭国。
北魏建立后,拓跋珪于公,需要消除铁弗匈奴部的威胁、拓展北魏的地盘;于私,需要给自己的全家男女老少报仇雪恨。所以,以刘卫辰为首的铁弗匈奴部,成为了北魏重点打击目标。
公元391年,拓跋珪对铁弗匈奴部下了狠手,铁弗匈奴部战败,整个宗族被拓跋珪屠戮殆尽、丢进黄河。
但在“屠族”行动中,拓跋珪还是百密一疏,刘卫辰年仅1岁的小儿子刘勃勃幸免于难。
不管是从“斩草除根”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拓跋珪对铁弗匈奴部不共戴天的恨意来说,在拓跋珪眼里,刘勃勃必须死。于是,拓跋珪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地毯式拉网搜寻刘勃勃的踪迹,誓要让刘勃勃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而此时的刘勃勃,逃到了叱干鲜卑部。
一听这名不见经传的部族名字,就知道,叱干鲜卑部,肯定是个小部族。小部族嘛,就肯定不敢跟北魏对着干。所以,叱干鲜卑部首领叱干他斗扶,听说刘勃勃逃到他这来了,就赶紧将刘勃勃捆成粽子,要把他送到北魏献给拓跋珪,向拓跋珪表忠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岁的刘勃勃到了这,就应该“杀青”了。但如果真不出意外的话,咱也就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铺垫那么多前戏了。
叱干鲜卑部首领叱干他斗扶的侄子,叱干阿利,听说叔叔要将刘勃勃送到北魏,快马加鞭、火速来到叔叔面前,劝谏道:“叔,您可千万不能把刘勃勃送回北魏啊!鸟雀遇到电闪雷鸣,尚且知道要到大树和屋檐下寻求庇护,更何况是刚刚国破家亡的刘勃勃?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北魏正在满世界追杀刘勃勃,都希望无辜的刘勃勃可以免遭屠戮。如果我们将刘勃勃送回北魏,无异于将无辜的小羊羔送到虎穴;那全天下的人,都会认为我们叱干部怕了北魏、认为我们叱干部是不仁不义之部啊!这样下去,以后还有谁敢投靠咱们呢?”
叱干他斗扶听完侄子激情洋溢的演讲,呵呵一笑:“呵,你说我们怕了北魏?你说的太对了!人家北魏是硕大的航空母舰,我们是漏雨的小破渔船,小羊羔有权力跟老虎谈仁义道德么?侄儿啊,你还是太嫩,这刘勃勃是必须要送到北魏的。不然,很可能引火上身。”说罢,叱干他斗扶让手下将五花大绑的刘勃勃填进囚车,送他上路了。
但是,叱干阿利非常肯定、确定、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于是,叱干阿利让他手下的勇士,在半路上劫了刘勃勃的囚车,叱干阿利和刘勃勃一块逃到了后秦,隐姓埋名,在后秦当起了小兵。
((叱干阿利闻将送勃勃,驰谏曰:”鸟雀投人,尚宜济免,况勃勃国破家亡,归命于我?纵不能容,犹宜任其所奔。今执而送之,深非仁者之举。”他斗伏惧为魏所责,弗从。阿利潜遣劲勇篡勃勃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