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两次豪赌(2 / 4)
三天时间,民房所带来的1张床位迅速消耗殆尽。面对不断后送涌入的伤兵,想要再往外扩建显然是不可能了,只能原地靠帐篷来解决住宿问题。
到第三天,帐篷也用完了,只能借用小镇的教堂和一些大宅院作为伤兵的临时安置点。
病房还只是他遇到的困难之一,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之前没能考虑到伤兵数量,扩建出的四间手术室也发生了严重挤兑。
这里的手术室无法和卡维精心改建后的专业手术室相提并论,没有相连的后勤仓库,没有定时消毒打扫,更没有与病房相接的绿色快速通道。想要送病人来手术,需要找到病人所在的某间民房,然后调用马车运送而来,费时费力。
更麻烦的是,手术室的面积十分有限。
艾丁森不像卡维,很难摆脱手术剧场内部布局的束缚,一间手术室一张手术台严重限制了手术室的利用率。
23名伤亡士兵,其中有近8人需要及时手术,只靠四间手术室显然是不够的。最后就演变成了把民居改建或者直接拿来充当手术室的情况,之前卡维强调的消毒概念也变得荡然无存。
当一切因为人员数量激增而发生改变的时候,医生们的治疗操作就开始变形,手术变得没了章法,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做手术,而非救治伤兵。
慕琛总医院院长是一位从匈牙利远道而来的主任医师,埃特勒。
之所以艾丁森愿意将这间医院交由他打理,是因为现年45岁的埃特勒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开了一家医院,有14年医院管理经验。同时他也认同艾丁森的理念,不管怎么看,埃特勒都是一位非常难得的人才。
但管理牙科病院和前线军医院是完全两码事,开战第二天埃特勒就遇到了许多麻烦。
其中最让他困扰的倒还不是伤兵的救治问题,而是语言交流。
奥地利的西线部队中混杂了匈牙利人、捷克人和波兰人,甚至有些部队还有斯拉夫人,语言难以统一。而且这些非奥地利士兵的士气远谈不上多优秀,刚遇到挫折就开始在病房里散播恐慌情绪。1
很快,这种恐慌情绪伴随着敏感的士兵伤亡数字,扩散到了整个西线军营。
奥地利只能在尹萨尔河东岸,联合萨克森王国军一起构筑防御工事抵挡普鲁士人的攻击。
1月3日的战损直接击碎了奥地利军营最后的坚强,整整1多人的伤亡远超普鲁士的13人。
这种战损比是统帅布来希特大公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在1月4日将第六军派往慕琛前线后,思来想去还是越过了艾丁森,直接给奥尔米茨要塞的卡维去了电报。
装备上的劣势已经凸显,如果医疗后勤还像现在这样一团糟,战争必败无疑。
卡维在1月8日上午接到了电报译文,组建了一支医疗队离开了奥尔米茨。
他留下了希尔斯代为管理要塞医院,比尔罗特作为外科主任医师统管所有外科手术。而尹格纳茨、第一外伤处理小组、卢修斯、戈拉姆、萨尔森和一群助手和护士,则被他打包送上了去往西线慕琛小镇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