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求全订,自定支持!)(1 / 3)
从苏浩宣布发现石墨烯材料算起.
到石墨烯纳米薄膜材料投入工业化生产,总计不到三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内,国内外科学家们还在:探索新材料的应用方向.
已经发表的相关论文,需要亲自证实,才能着手研究如何工业制备.
此时,材料领域的科学家们,对石墨烯材料还只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顶多,将其和高分子薄膜材料放到一起比较.
粗略比较出个差不多的数据.
由于苏浩严格控制薄膜材料外流,研究者们,只能通过论文找到实验室制备方法.
折腾出不多的一点材料研究性能.
而,每位科学家的操作思路和习惯不同,导致制备出来的薄膜材料性质天差地别.
运气好点的家伙,制备出的薄膜纳米通道极为细小,只能容纳电子通过.
直接可以研究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
运气差点的科研狂人,经过几十种不同制备方法,试验几千次才制备出一点石墨烯薄膜材料.
可惜,纳米通道和高分子材料形成的纳米通道差不多.
从而得出结论:石墨烯纳米薄膜材料,还不如高分子材料廉价,好用.
事实证明:倒霉蛋才是主流人群.
根据吉野太治了解到的信息,东瀛:材料领域的研究专家,得出了统一的结论:石墨烯纳米薄膜材料仅比高分子薄膜材料优秀一点点.
成本却翻了三番,不值得继续研究下去.
听到苏浩嘴里的第二代锂离子电池,重仅三百克,就能储存五十多瓦特的掂量,他简直要疯.
当下的笔记本电脑,其实跟二十年后的台式机重量差不多.
重达十二公斤!其中,锂电池占据了将近一半的份量.
在吉野太治看来,苏浩的牛皮吹破了:仅三百克重的电池制造出来的笔记本电脑,岂不是只有三公斤左右:老头那知道,二十年后,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只有一公斤多点.
即便是一些特殊专业用笔记本电脑,也保持在三公斤以内.
苏浩也没想到这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