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拜访罗贯中,不用三顾茅庐(1 / 7)
罗贯中,本名罗本,字贯中,又号湖海散人。
据说罗贯中本来是太原人,因为母亲病逝,加上当时中原局势动荡,所以才跟父亲到了苏州杭州等地,最初是准备学做生意的。
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于是在父亲的同意下,才有了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的机会。
到了至正十六年,罗贯中辞别了赵宝丰,有志图王的他,打算也要创下一番事业。
而当时张士诚就在江南地区,并且势力还很大。
按照当时的局面来说,朱元璋还没有崛起,而且离得太远了。
所以罗贯中会选择张士诚也是很合理的。
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罗贯中写三国演义那么厉害,头头是道,怎么到自己身上就如此愚蠢了。
其实是以当时局势来说,张士诚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罗贯中万万没想到,张士诚在已经决定消灭北元朝廷,甚至第一次称王之后,竟然又投降了北元。
而且在张士诚第二次背叛北元之后,当时所有谋士都要他暂缓称王,结果张士诚还是第二次称王了。
如此反复无常,加上张士诚一改最开始的礼贤下士,变得贪图享乐,不说昏庸无度吧,那也全然没有明主的样子。
于是当时有不少有志之士都选择离开了张士诚,其中就包括罗贯中。
罗贯中在投奔张士诚之后不久,还帮助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也算是确实有点本事了。
这也是罗贯中不论是写水浒传,还是写三国演义,以及其他故事话本,都以偏好政治历史题材为主的原因。
毕竟他接触过,经历过这些东西。
水浒传的作者被认为是施耐庵,但是有关施耐庵的资料,除了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以外,实在是太少了,不怪很多人甚至认为施耐庵其实就是罗贯中的化名、笔名。
加上罗贯中也被认为是施耐庵的弟子,还有罗贯中帮忙汇总以及重修过水浒传,说罗贯中算是水浒传的一半作者也不为过。
总而言之,罗贯中算是一个比较悲情的人,属于怀才不遇,被张士诚耽搁了。
因为他曾经是张士诚的旧臣,就算后来朱元璋建国以后连续举行科举取士,他也没有参与。
就这样,罗贯中就此沉寂下来,选择‘发愤著书’。
朱楩本来对罗贯中这个历史人物并不算了解,但是他也知道四大名著的大名,没想到水浒传在现在,其实已经有原稿了,只是恐怕还未刊印发售过。
至于三国演义,就是不知道是否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