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字迹(4 / 12)
始皇帝盘算着不管如何,得想法子把这个盐湖纳入大秦国土。别的地区可以作为附属国,这里不成。
仙湖盐池的产盐量极大,若能派大量人手过去开采,整个大秦吃盐都不成问题了。
古代人民平均寿命不长,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除却最明显的吃不饱、穿不暖、染病难愈之外,盐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
底层平民吃的盐杂质很多,对身体极为不利。但人又不能不吃盐,不吃盐没力气,无法维持生活。
庶民要做很繁重的体力活
,盐对他们来讲就不仅仅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维持生计的必需品。哪怕吃杂质盐相当于慢性服毒,他们也得吃。
结果统治阶级搞了个不加赋而国足,在盐价上做文章。赋税是没变了,盐价居高不下,为了吃盐得花很多钱,本质上就是在交税。
吃不起盐的,那就只能少吃。盐是少吃了,可苦活没少干,身体哪能不透支呢?
吃得起盐的,也没好到哪里去。毕竟平民百姓吃的可不是细盐,吃多了同样对身体不好。
总之左右都是为难。
古人也不傻,尤其是贵族,大家当然知道不够纯净的盐对身体不好。
否则贵族何必自己追求细盐,盐商又何必把细盐卖上高价?那可不仅仅是因为细盐口味好,光靠口味赚钱。
始皇帝在问清楚盐池的产量之后就心动了。
他对太子说道:
“倘若能叫庶民都吃上白盐,大秦便再不缺男丁了。”
一方面,可以减少毒盐带来的人口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长庶民的寿命,稳赚不赔。
以前不能这么干,是因为提纯井盐耗费太大了,庶民是真的吃不起。而且产量也不高,顶多能供应贵族。
后来的朝代不这么干,有些是统治者无所谓庶民死活,有些是人多不缺男丁。
但是大秦很缺人!
扶苏着手画了一张地形图:
“父亲你看,这一片区域都是山脉和高原,继续往西往北也有山脉屏障。若是后世子孙有出息,自然可以将整个高原纳入囊中。”
往西吞要一步步吞,先吞了青海,再考虑新疆。高原北端有个祁连山脉,再往北还有沙漠,山脉和沙漠之间只有靠山脚的一片区域可以行动。
如果掌握青海,那西边的敌人要往秦土打。要么走西藏,要么走这条夹在山脉和沙漠间的道路。
然而大秦即将驯养匈奴,彼时可以在山脉合适的位置修建关塞,再迁一些匈奴部落在这个必经的要塞上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