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字迹(6 / 12)
这些没有食物也没有依靠的人要是放着不管肯定要饿死,大秦一直关注着匈奴,当然直接就接手了过去。
老人也便罢了,妇孺是真的很有价值。
北边的边塞区域有一些匈奴混血的庶民,不太容易讨到媳妇。但因为他们混血的身份,天然亲近中原人,是大秦理想中的取代匈奴部落的人选。
被匈奴抛弃的女子正适合与他们通婚,大家都是匈奴后裔谁也别嫌弃谁。秦国愿意接纳这些老弱在大秦边境定居,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等下一代的混血孩子出生,培训一番就可以直接去塞外划分草场,各自管辖一片区域。
还有这段时间收下的孩子,趁着年纪小洗脑一波,也将是非常合适的有生力量。
除却这些带匈奴血统的人外,其实还有些被抛弃的妇人是以前遭匈奴掳掠的中原女子。
这些女子大多已经无法归家了,不是时过境迁已经找不到家人,就是回去了也没立身之地。
燕赵边境倒是没有什么对女子贞节方面的苛刻要求,主要还是生存问题。家里田地本来不多,父母兄弟日子难过,又有自己的小家,哪有功夫多养个人。
实际上那些女子自己也不乐意继续待在边境,总有一种还会再次遭到掳掠的担忧和惊惧在。
秦吏便问他们愿不愿意去南边,南边现在正缺人手。
有些人去了,有些人没去。不论去不去,大秦各地都缺人,她们总不会没有个落脚地的。
秦吏给她们中不少人立了女户,不愿走的还能进工坊做工养活自己。时隔多年终于归乡,才恍然发现故国已经没了,但是日子好像更好过了。
这些人倒是比亲眼见证故国覆灭的庶民更快地倒向了大秦。
用她们的话来说就是:
“好日子过多了真是矫情,去匈奴吃几年苦回来,保管你们再不惦记故国!”
在她们看来,六国庶民的日子再苦也是甜的。所以她们很瞧不上有些人一边享受秦国给的优待,一边依旧把秦人当外人防备。
她们家乡的庶民则正好相反,认为她们被点小恩小惠就收买了。秦人对他们再好那也是外来者,我把你家砸了再给你建个好房子,难道你就得对我感恩戴德吗?
双方各有各的立场,谁也说服不了谁。
秦吏并不在意,大秦本就没指望能立刻抹灭故国对他们的影响。
而且,现在不心动,也不过是因为给的好处还不够多。说不准再过些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们就没底气继续排斥秦人了。
匈奴和东胡的战争一触即发。
战争规模比所有人预计得都要大,毕竟东胡的部落们也不是傻子。发现匈奴有纠结大军攻打他们的意图后,他们也没有坐以待毙。
匈奴能结盟,东胡也能。双方很快发展成两个联盟的大战,大秦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部落齐齐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