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农耕帝国8(4 / 15)
丁口税是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税钱来源,田地是固定的,但是人丁是可以不断增加的。
但“摊丁入亩”并不是每个朝代都适用。
高产的粮食,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缺一不可。
他们即使知道了,在当前的环境下,尤其是人丁少好几倍的情况下,并不适合改变。
不过可以记录下来,留着后人,等条件成熟了也可以有个参考。
【人口剧增除了因为土地政策,还因为高产粮食到了清朝时期的种植技术已经很成熟,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明清上面完美呈现。】
【前面说到了美洲来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番薯,高产油料作物花生,为什么没有另一个高产农作物土豆呢?】
【因为土豆突然在大明也出现过,但是因为不受重视很快消失,在清朝时期经由西方再次传来,而它更高的产量也带来了更高的人口。】
土豆最早在明朝的万历朝出现过,徐光启曾在他的《农政全书》中留下了一段简单的记录:“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发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
但是很快,伴随着徐光启在内阁次辅的位置上病逝后,土豆的身影也在大
明消失了。
一直到清朝康乾年间,直隶、京津等地的地方志中,偶尔有“土豆”
或者“地豆”
的身影;
到了嘉庆年间,土豆开始出现在四川贫民的餐桌上,被当地人叫做“洋芋”——这个“洋”字能表明,这个时候的土豆是重新从海外传来的。
道光年间,人口越来越多,洋芋作为救荒食物,开始朝山西、贵州、云南、陕西等地普及。
【后世学者根据二者的名字已经培养方式,得出结论:大明时期的“土豆”与清朝的“洋芋”已经不是同一栽培品种】
【大明的土豆来自美洲,是“安第斯亚种”,是来自美洲的原生品种;大清时期,欧洲人经过百年时间培育的新品种,是早熟“洋芋”,是已经被驯化改良后的品种。】
【为什么要重点强调这一点不同呢?】
【因为一个外来物种想要在本土适应生存,是需要专业的农业人员不断地选种、改良、耕种来慢慢驯化的。从大明没有驯化土豆也可以说明,大明对于农耕科技已经落后于欧洲。
当然,大清其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集体被创的明清皇帝:“!!!”
朱元璋:“咱种了半辈子地,现在竟然说咱不会种地,到底该怎么种地你倒是说啊。”
朱元璋很想看看,后世所谓的“科学种地”到底有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