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旌猎鸿蒙(一)(2 / 9)
皇帝道:“姜重山心里有数,他可不是傻子,能提出如此请求,必定为自己铺好了后
路。即便举家迁至北境,也不是那么轻易能动的。”
顾修远微笑接道:“可妙就妙在,他并不知衔军令一事。?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若他真的走了这条路,皇上便可即刻颁发衔军令,整顿军制,到时便不是他姜重山能控制的了的,想要动他,直如探囊取物一般。”
话是这么说,但皇帝面上却没有太多喜色,一只手掌盖在额头上,抚了半晌:“你对沈枫浒太乐观了。”
“如若没有东南这些污糟事,朕此刻又何必如此左右为难。若是可以,朕何尝愿意姜重山接手东南这烂摊子——届时,只怕盼他胜仗,又怕他胜仗。”
潞州不可失,但一旦姜重山拿下东南一带,他势必要再上一阶。
本已经是无上之人,若再军功加身,只怕权力几可触天。
顾修远道:“一万精兵之术,如此庞大增援,晋城侯乃善兵之人,应当守得住。”
“希望如此。”
皇帝拿起桌上折本,缓缓展开,垂眸盯着上面银钩铁划的字迹,“只盼东南战事平复,朕便批了姜重山的提请。”
……
姜眠一直等着文永十八年的秋天。
无论宴云笺,还是姜重山的人生,都在这一时期发生重大转折——只不过姜重山是直接的,而宴云笺是间接。
文永十八年秋,潞州失守,晋城侯沈枫浒战死,姜重山临危受命,奔赴东南战场。
那一带战乱兵伐之地,却成了宴云笺成长的溯源。
它标志着一个千古英雄从此步步走向毁灭,并见证一个恶名昭著权奸的成长。
可这件事又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在后世历史学家挖掘中,详细分析了当时在位的梁惠帝未曾颁布的一道政令,因最后也不曾问世,名已不可考证,一般笔者都记为“衔军令”或“贤军令”。
此政令一旦推行,其中对兵革的改制将会大大加强皇权集中。
当时梁惠帝之所以一再推迟,是因为战事不断,始终没有合适的时机——历来兵权之敏.感,多少将军都是在被收复兵权时反的。
毕竟据后世历史学家分析,一旦衔军令颁布,对于非在战时的姜重山而言,打击是持续而渐重的。说不准,他的人生不等宴云笺的重重一击,便更早的惨淡收场。
——之所以说不准,恰恰因为它从未问世。让学者们无法确定当时梁惠帝对姜重山的动机,究竟只是防备忌惮,还是已经动了绝对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