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何来经济战? 现实打破梦想(1 / 8)
老实说, 夏霖并不觉得玻璃制造会很快成功。
江陵已经将玻璃制造的秘方都普及到了七八岁的小孩子的草稿纸上了,江陵集体农庄的所有学子肯定是人人知道的。但江陵到目前都没有做出玻璃, 这其中的理论和实际的脱节和距离随便想想就知道了。
夏霖费尽唇舌鼓动司马冏制作玻璃,其实是为了向南方发展。
“留在蜀地是没有出路的。”夏霖在心中第一万次想着。她与胡问静没仇,也不是司马家的亲戚,她自认还有些小小的才华,比那些豪门大阀的纨绔子弟不知道强了多少,至少她没有把写诗词当做学问,没有把绘画或者宅斗当做了人生的目标。她若是投靠了胡问静, 大了不敢说,县令的职务还是有的, 只要勤勤恳恳地做事, 一郡之太守是必然的,运气好可能会在洛阳的六部衙门谋取一个比太守的品级高一点的职务, 但是,也就是如此了。六部尚书、一州刺史, 以及更高的职务不仅仅需要才华、人脉,还需要运气。
夏霖苦笑,她有才华,人脉可以慢慢建立, 但是她缺少运气。若是她在荆州或者司州,早早的投靠了胡问静,此刻就是从龙之臣, 纵然不如周渝白絮等人,至少已经是了太守。看胡问静大封群臣,可其实很多官职都是空缺的,很明显是为了给以后的真正人才留出位置。夏霖认为她若是荆州的从龙之臣, 有太守官位在手,她可以在三五年内成为刺史,有生之年很有可能进入中枢成为三公。
可是,夏霖是蜀地人。蜀地被司马冏抓在了手里,她就成了司马冏的手下,成为了胡问静的敌人的手下。
夏霖可以背叛司马冏,学那些两面三刀的墙头草向胡问静献媚投降吗?夏霖对司马冏没有什么忠心度,一个凭借司马家的血统,顶着王侯的名头空降的蜀地无冕之王,对蜀地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甚至连蜀地的空气都不过呼吸了几年的人,夏霖怎么可能对司马冏有忠心?
但是夏霖不觉得背叛司马冏投靠胡问静会是一个好主意。
兵临城下投降的大将除了挂个虚职,还想有什么待遇?大将尚且如此,夏霖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官,又能有什么待遇?夏霖认为她若是在此刻投靠了胡问静,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被保留原职,无数人盯着她而已。升迁?胡问静就算重新提拔一个新人也不敢信任一个背叛了司马冏的叛徒。
妥靠胡问静不过是保住了脑袋和现有的职务而已,对夏霖而言一点点诱惑力都没有。
夏霖想要的是更加宽广的世界。
胡问静可以从草根在几年内成了皇帝,她的环境比胡问静好多了,为什么就只能原地踏步?
夏霖不是因为羡慕妒忌恨就疯狂了的人,她很鄙夷苏小花,就是因为她认为苏小花手里抓着一把好牌却打输了。苏小花若是在宜都国做太守的时候不是那么猖狂的跳出来与胡问静打对台,而是投靠了胡问静,以苏小花当时就是太守的职务,此刻至少也是州牧或者刺史了。
夏霖微笑,她事后诸葛亮了,不论是苏小花还是她自己,在胡问静不过是荆州刺史的时候绝对想不到胡问静能够成为皇帝的,在当时的局势之下投靠司马家的王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投靠胡问静实在是匪夷所思。但苏小花应该采用更稳扎稳打的策略啊,比如好好的经营宜都国,重视农桑,推动工商,将宜都国治理成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好郡国,从治理天下的才能上与胡问静较劲的。如此,哪怕最后胡问静忽然一飞冲天,苏小花的“能臣”的名声依然可以保证她投靠胡问静后有美好的前途。
夏霖长长地叹气,苏小花有这许多选择偏偏选了最糟糕的选择。
那么,夏霖给自己寻找的未来是什么呢?
夏霖想要的是交州。
交州在大汉的时候已经是华夏的属地了,但是因为地处偏远的南疆,交通不便,一直不被天下群雄看重,属于不论谁最后坐稳了天下,喊一声,老子当皇帝了!交州刺史立马屁颠颠地向中原献效忠文书。然后中原皇帝也绝不会派人去夺了交州刺史的富贵的。交州那种一年四季炎热无比,瘴气丛生,蛇虫鼠蚁到处乱爬,房屋都是竹楼,还要离地三尺隔绝潮湿和虫子的地方哪个中原人愿意去?长江以南的地方都被人嫌弃,派去交州简直是终生发配边疆了,谁愿意去谁去。
夏霖自忖作为蜀人对炎热和虫蚁的抵抗力是比中原人强了无数倍的,中原人以为在南方肯定会折寿,但在夏霖眼中这种言语就是充满了歧视的笑话。
夏霖大肆鼓吹玻璃,鼓吹货币战争、粮食战争,目的就是能够拥有更多的权力,然后全力向南发展。她只要借着向南打通商道,吸收蛮夷的幌子就能公然经略广州、交州。以大缙人一贯对南方的态度,只要她取得了交州,司马冏的手下们绝对没人会想要摘果子,司马冏更是会顺水推舟任命夏霖为交州刺史,以示有功必赏。
有了交州刺史的官位在手,夏霖还有什么好怕的?运气差,被胡问静平调回中原,在六部做个侍郎之类的副手,运气好,胡问静看不上交州,那么夏霖就会成为交州的土皇帝。虽然交州人口和经济都差到了极点,但是土皇帝也是皇帝啊。
何况……夏霖微笑,作为交州刺史的她一定会名留青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