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第一场戏(1 / 2)
柳望雪在大学的时候,受导演系学长的邀请,帮他写了一个微电影的剧本,还基本跟了拍摄全程。
但这也只是学长一时兴起,算是拉人一起搭班子玩票,后面制作完成拿去参赛,也没获什么奖。
后来进了盛海娱乐,因为唐松和的有意刁难,柳望雪也没有跟组的机会。
很多情况她都是听同期的新人或者一些前辈说的,现在回想,还能记起不少。
一般来说,跟组编剧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拍摄需求更改剧本。
所谓“拍摄需求”则是来自多方面的,比如演员档期调整,需要提前杀青;由于剧组资金问题,室内戏改外景;关系户的加戏改戏;剧本上的场景无法实现;广告植入;特效、化妆、美术等等等等……
这些都需要跟组编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调整。
第二种,则是在剧组负责写未完成的剧本。
比如有些剧组开机的时候,只定稿了前几集的剧本,剩下的怎么办,前面拍着后面写着呗。
柳望雪记得同期的一个新人跟组做的就是这第二种工作,去横店三个月,暴瘦十斤。回来之后整个人就跟劫后余生一般,跟她倒了一整天的苦水。
通常情况下,第一种跟组编剧的工作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繁重,还能有不少闲暇时间。工作之余可以去片场看拍摄,还能去周围逛一逛。
有时候剧组经费紧张,还会被拉去客串。
无论是哪一种,柳望雪记得他们回来之后都有共同的体会和感慨。
柳望雪记得有个人说过:“做编剧的,如果能去拍摄现场就一定要去,越早去帮助越大,而且一定要沉下心把自己泡在拍摄现场泡一段时间,沉浸式地直观地体验你的剧本从文字转化成影像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受到,你的创作理念在被重塑。”
也有个人说:“我老师说的果然没错,能让一个编剧最有效最快速的成长的方法,就是把他丢到拍摄现场。如果他能应付得了剧组各路人马的要求,那么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心理层面,他都会比之前有一个质的飞跃。”
还有人说:“如果有机会能参与大制作的影视项目,一定要紧紧抓住,因为那将会是非常珍贵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你所体会到的任何一种情感,都会被放大很多倍。”
第一天跟拍下来,这些话不断地在柳望雪的脑子里重复播放,她很庆幸,自己没有拒绝杜云襄的要求。如果她坚持不跟组,这些东西她可能永远没有办法体会到。
柳望雪也理解了那些同事从片场回来跟她倒完苦水后所说的感受:“跟组这份工作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既不是吃苦受气,也不是积累到了人脉,而是每次打板开拍后,安静的现场里,各组人员各司其职,我通过监视器看到演员、导演和其他人共同创造的场景,这才是最美妙的体验。”
然而,这一天的拍摄结束,拥有美妙体验的仿佛只有柳望雪和陶家村的村民。
柳望雪这边就不用说了,算是职业道路中某种形式的升华。
而陶家村的村民,是茶余饭后又多了一项谈资。
今天上午开拍的第一场戏就是饭桌上“重男轻女”的冲突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