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她的光(1 / 4)
这几天跟报社沟通的都是陆星辉, 报社那边以为今天就他一个人过来,所以在看到李潇潇的时候,报社的人都十分惊讶。
负责接待的报社职工名叫谢意文,是《淮海街探案》的责编。他将两人带到会客室, 给他们倒了杯水, 然后坐到了对面。
谢意文一番简单的寒暄之后, 直接进入了正题:“陆组长, 咱们社长说了, 这个改编是没有问题的,就是不知道你们那边具体是怎么安排呢?预计什么时候能上广播电台?咱们报社也好配合一下。”
这年代还没版权费一说, 连版权意识都是模模糊糊的, 各大文工团之间的话剧剧本, 只要标出原创团队是谁,并且获得原创团队的允许,就能拿过来。
小说改编也一样,而且报社这边有自己的打算。
凛冬结束不过半年时间, 文艺界百花齐放,通俗作品门槛低, 接地气,与话剧的道理一样, 受到百姓的喜爱。
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报社, 其中不少也都像沪市,会有一个文学专版,设置一个小说连载的栏目。
为了鼓励文艺创作, 今年开始,各界都会有业内的一些奖项,用来颁给优秀作品。
第一年的奖项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是首批冲破枷锁的好作品,所以大家都卯足了劲,希望能在获得百姓喜爱的同时,得到官方的认可。
《淮海街探案》虽然在沪市很受欢迎,但暂时也仅限于沪市了,所以报社这边希望可以通过沪市广播电台,把这个小说的知名度提高。
要知道,报纸大多是被本地市民买的,但广播电台的可以全国收听的,而且沪市广播电台有个很出名的频道,是戏曲专用频道,收听率是国内是数一数二的,要是能在戏曲频道播出,那《淮海街探案》马上就会风靡全国。
陆星辉根本就还没和沪市广播电台那边联系。
不过,他和李潇潇之前就讨论过了,能在沪市广播戏曲频道播出最好,但要是出了什么意外,那至少还有光州和京市的电台作为备选。
毕竟,李潇潇在光州那边还是很能说得上话的,当初在市文工团巡回演出时,她就经常要到各个单位,其中当然也包括光州广播电台,跟那边的领导们也都有交情。
“预计在七月底能完成前三期,”尽管很多事情都还没定下来,但陆星辉丝毫不慌,看着谢意文说,“等时间定下来后,我们会通知你的。”
谢意文点点头:“那就麻烦陆组长了。”
“至于作者那边,”谢意文有点无奈地说,“虽然每周都会准时寄稿子,但作者平时也没有经常跟报社打交道。我和作者的交流也仅限于作品,前天我有写信通知这件事情,但估计作者也不来了。”
这时代制作广播剧,最大的难度就是没有电脑处理后期,所以对原音要求极高,也就意味着背景音的收集会很难。
要处理好背景音,可以从两个方向下手,一是硬件设备上,二是直接改剧,用最少的乐器演奏,达到最恰当的氛围。
在前世,李潇潇在制作广播剧时,如果进行大幅度修改,都会提前跟作者沟通,因为很多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当成孩子,如果被改得太多,心里也许会不满,所以李潇潇希望能跟作者当面沟通。
听到谢意文这么说,李潇潇觉得有点奇怪:“这作者不是本地人吗?为什么还要寄信。如果方便的话,我们希望可以上门拜访一下。”
“是本地人,”谢意文有点无奈地笑了笑,“可能是不想跟陌生人打交道,所以也不太方便上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