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自己航天公司如何起步?(3 / 3)
“看来还是得找人,不然起步都起不来。”幸好,陈平江之前也做过功课,手头上有些人的联系方式。
在那之前,陈平江觉得自己还是要打打招呼,免得到时候整的难看。
政府既然已经开了口子,那问题就不会很大。
SpaceX+NASA模式真的太成功太有示范效应了。
东大这么实事求是的国家,肯定忍不住学习借鉴,然后在这个赛道卷出新高度。
钱的方面陈平江自己解决,但人才总要从哪里给我挤出来一点吧?
他的身份在这,太敏感的事情不好做,更不可能像上辈子某些民营企业那样去挖了张小平,结果被自媒体爆出来,弄出轩然大波。
上辈子,蓝箭航天给XX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给挖了,被盖上了“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的大帽子,闹得沸沸扬扬,一度上了热搜。
文章中还暗示其离职是因薪酬低、不受重视,而加入民营航天公司后却是年薪百万的待遇,直指国企研究院人才机制低效的问题,并且批评了航天国企内的人才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导致“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不得已离职。
张小平离职事件发酵一整天之后,XX航天动力研究所发布声明称“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和单位相关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
这种事情,其他民营航天公司好做,陈平江却不好做。
与其如此,倒不如大张旗鼓的去要要人。
毕竟,从军民融合开始,国企人员流失是避不可免的。
这些人才在国企里被培养的差不多了,也掌握着一定的技术、平台和资源,跳出去能拿到更高的待遇,而且很快上手,有项目可干。
既然如此,谁愿意被困住。
事实上,后来几年,航天国企人才流失,确实比较严重,而且主要集中于3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群体。其中,工艺、技能人才队伍中青年骨干流失现象尤为突出。
陈平江不要,其他公司也会要,甚至这些人才迟早会流失到海外。
待遇差距是上述人士跳槽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陈平江清楚的记得,那篇文章里介绍道:“某地一个搞航天航空相关领域的所,去年一个事业部一下子就走了20多个,全锅被端走去了民企,待遇直接翻两到三倍。国企内一般小项目的总师,平均薪资大概就是十几二十万。如果跳民企呢,至少可以开到30至50万。副总工程师在国企拿二十几万,调到民企拿到上百万的也很多见。”
想到这,陈平江打算明天去找航天局的领导坐坐,探探口风。
这一招走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只要能拉来人,起码也是高级人才。
这类人才一般都涉密的,就算想要离职,光脱密都要几年时间。
时间才是最宝贵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