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这学妹也太好骗了(1 / 3)
对于金牛宫唱片公司的实力不足一事,邓丽君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她这么选择显然就已经做好了觉悟。
“因为当年我还在霓虹的时候,受到了舟木社长很多的照顾,我也相信他……”
加藤荣治这才知道所谓的金牛宫唱片公司,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从霓虹宝利金独立出来的。老板舟木稔原来就是宝利金的企划部长,后来自己出来开公司,公司的规模、经济实力等都小的很。
光看纸面实力,很难想象已经在两岸三地,甚至东南亚与鹰酱市场都唱出名堂来了的邓丽君会选择这样一家小门小户的唱片公司合作。
更何况她此时重返霓虹是要在霓虹东山再起的,原来归根结底还是“信任”两个字。经历过“假护照”事件,外加邓丽君本身的个性使然,“信任”这两个字已经成了目前她挑选合作伙伴的首要条件。
金牛宫的老板舟木稔以前在她首次跟宝利金合作,签约赴霓虹发展时,对邓丽君和她的母亲都比较照顾,正是出于这一份信任与香火情,所以邓丽君才签了金牛宫。
自从知道了金牛宫的真实情况,加藤荣治就很奇怪邓丽君为什么会死守这家唱片公司。
霓虹流行音乐目前有三大重要奖项,分别是霓虹唱片大赏(霓虹的首席唱片评选大奖,由霓虹作曲家协会主办)、全霓虹有线放送大赏(是关西地区年度评选,由大阪读卖电视台主办)、霓虹有线放送大赏(是关东地区年度评选,由东京电视台tbs主办)。
呃,后头这两个奖项听起来很像,只差了一个“全”字,就是关西和关东的分别。或许从这个小细节就能看出大阪人对于东京人有多怨念。
这三个重要奖项,其中的唱片大赏只单靠几个评审决定,不能说完全就是黑箱作业吧,只能说谁的唱片经纪人手段高明,哪家唱片公司的实力强,谁给的“赞助金”比较多……把握了这几项基本参数,谁基本上就是这个“唱片大赏”的得主。
而有线放送大赏则比较公平,参考数据是由全霓虹各地数百个统计中心计算歌曲的点播次数,凭这个来定输赢。
加藤荣治也是今生知晓了这些内情,才恍然为什么前世的邓丽君明明连续唱出了好几个“有线放送大赏”,成了“有线女王”,却为何没有拿过霓虹的首席唱片评选大奖——霓虹唱片大赏呢?
是这两年的那位学妹太强了?还是说喜欢邓丽君的听众都只喜欢去电台点播她的歌,而不太喜欢买黑胶和cd?
原来主要原因跟这些都不太沾边,最关键的原因还是邓丽君所属的金牛宫唱片公司太缺少实力了。
霓虹的首席唱片评选大奖对于金牛宫来说,非常非常的有心无力,没人脉,没金钱,没势力,像自家学妹中森明菜,还有她的劲敌松田圣子,都是幕后有大财团大经纪公司支持的歌星。
甚至在前世时空里的1985年霓虹唱片大赏,在把奖颁给中森明菜后,隔天就连一些霓虹音乐评论家自己都看不过去这种夸张的现象。
自己的那位呆萌学妹在前世出道后的这几年确实风头很大,但在之前好几个真正看成绩的奖项角逐中,其实都是邓丽君的手下败将。
而在报纸、杂志的专栏中,更是有人直接指出这个唱片大赏应该颁给邓丽君,颁给中森明菜对邓丽君很不公平。
这样的批评声浪直接影响到了1986年的唱片大赏的“作业”,让邓丽君“终于”拿到了“金赏”,可惜这不是吹奏乐大赛,金赏不是第一。大赏仍旧颁给了中森明菜。
但就算没有拿到过这个奖,也压根影响不了邓丽君的伟大。
在80年代,唱片要卖到100万张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邓丽君《偿还》的150万张,《爱人》的150万张,《别离的预感》150万张,《我只在乎你》的200万张,都证明了邓丽君的成功,并不需要那个唱片大赏的肯定。
……
随着暑假前的模拟考尘埃落定,成绩很稳定的加藤荣治顺利拿到了京都大学的保送名额。他终于不用像其他霓虹高三学生一样,纠结于社团和学业的取舍。
本来吹奏部相比其他社团的高三学生就隐退得很晚。像篮球部就算打进了全国大赛,基本也就是七、八月,除了少部分想靠社团成绩拿到特招名额,大部分高三的队员便会结束自己的社团生涯。
吹奏部即使是都大赛也在八月上半月,如果打进关东大赛的话就要等到八月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