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忘却往事(下)(1 / 2)
该怎样面对这个局面呢?崔悯想起了凤景仪方才告辞时那充满深意得一瞥。
他在警告他慎重得对明前表明身份。
如果十岁的“小明前”通过见面和画像认出了自己,那么一切都好办了。她再怨恨他们也不会装做失忆不认他们,她素来是个“识大体懂分寸”的女人。她会很欣喜地与他相认的。可是如果她真的失去了八年记忆,不认识了自己,那么他要怎么跟她讲明自己的来拢去脉和所有往事呢?
崔悯忽然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他和明前的关系是多么的遥远淡薄啊。从两人相识、相遇、相互厌恶到相互有好感,诈死的虚惊,在沙海里遥望,一同逃出皇帝行宫,到心意相通得紧紧拥抱,再到李氏身死发生矛盾,代替公主出嫁失踪……他们两个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淡淡的君子之交心灵默契。心灵相契合却外表保持距离。从明面上说,他仅仅是个追踪案情真相的锦衣卫官员,她是去北疆履行婚约的藩王妃。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光明正大清晰明了的关系。那么此时,她失去了记忆,他又该如何向这位少女介绍自己呢。
……说自己是和她渊源极深的知己吗?除了公事的审案翻案,护送到北疆,他与她又有什么明面上关系?
……说她是他的恋人吗?也许有默契暧昧,却始终压在心底。最后还彼此交恶,直到战场上失踪都没有消除前嫌。
……说他是她的恋人么?这,是吗?她还在喜欢他吗?离开皇帝行宫的路上曾经紧拥在一起,却被后来的冷酷现实打得粉碎。她的心里还在爱他吗?
不……连他自己想想都觉得这份爱太缥缈浅薄,几近没有。而明前的遗忘也像是说明了她的内心态度。她终于还是遗忘了他,她深深地忘记了他……
崔悯面色苍白,心底苦涩,目光灼灼地盯着她。明前被他长时间的注视弄得有些局促不安,一脸惊恐地站起来。
崔悯心里长叹一声,压抑着翻腾的感情,拿定了主意。他平静至极地说:“我不是狐仙。我姓崔,名悯。是专门来调查你的情况的锦衣卫官员。听凤大人说你失忆了,你不记得这些年是怎么生活的吗?”
小明前立刻露出了放下心和感激的神色,再次向他施礼道谢:“多谢崔大人过问。也谢谢凤大人关心。我确实不记得自己怎么从豫北大青山被拐骗到鞑靼国了。”
“那么你记不记得这十年来见过什么人,经过了什么事?”
小明前愁肠百结:“一点也不记得了。仿佛一夜间就插上翅膀飞到了鞑靼国似的,也忽然长大了八岁。”她看见俊秀的“狐仙”崔大人皱起长眉,一脸痛楚,像是很难受的样子。忙又安慰地笑道:“大人勿急,我虽然不记得往事。可是我住在乡下,过再多年头也就是干活、吃饭、睡觉罢了。一眨眼长大了也挺好的。小时候娘亲总是抱怨我和妹妹年龄小,力气小,不能帮她干活。现在我长大了,自然能帮她干活了。她知道了也该高兴的,这个失忆症对我没有什么坏处啊。”
她脸带微笑,语带天真,说得很轻松。崔悯却知道她在“大事说小小事化了”的。这姑娘虽然只有十岁前的记忆,本性却未变,还是如平常般爽朗豁达,心地纯良。她是害怕为他们添了麻烦。
“……我记得的最后有印象的事,是跟妹妹娘亲一起住在大龙湾村,等着爹爹从北方牧马挣钱回家。后来,就不知道怎么的走过了万里路来到了外国。我还记得有一天,我和妹妹听娘亲的话,抬着竹筐去镇上送菜……”说着说着,明前的脸忽然下意识得扭转过去,眼光投向远方,望向了村落尽头的道路。仿佛在眺望什么似的。但在他们眼前,除了荒凉萧瑟的大漠和简陋贫瘠的土房外,天地间一片灰暗,白雪纷纷,什么也没有。
小明前迷茫地直皱眉,凝神看着远方,似乎想从灰黑色的大地尽头看到什么东西似的。可是她什么也看不清。半晌,她心情低落地低下头:“那一天……后来……我都记不清了……”
那一天……
她们两姐妹在大龙湾的盘山路上,遇到了一群风尘仆仆凶神恶煞的锦衣卫。从北方边境拐弯到了豫北小山村。为首的骏马上骑着一位如仙如幻的白锦衣美少年——京城皇宫的御前长侍崔悯!
***
崔悯的心霎时间绞痛起来,痛得他摇晃着身躯,站也站不稳了。他长长地吸了口清冷的空气,扶住了身旁的枯树,勉强得站稳了身躯。之后,他环顾四望,忽然觉得自己孤单极了。村外是峰火连天的战场,村里是暂时安宁的雪地。深冬的微雪扑打在他的身上脸上,周围的一切都寂静无声。他的眼前除了孤山、寒雪、荒原、寂寥的村庄、和不明所以的少女,竟然空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了!他险些在这酷冷寒天里叫了出来。
——是她!这就是明前,她失去了八年间的记忆。
今天他亲自拿着她的画像来证实了这一点。人就从刚重逢的激动喜悦猛然变成了死寂痛苦。一种苦极痛极的滋味涌上了心头。
——她终于把他深深地遗忘了,把他和他们的所有往事都忘在了脑后。
十岁前的那一天,不就是他从北方来到豫北大龙湾村,抓住程大贵,审问李氏和两个女孩的那一天吗?从那之后,彻底得改变了他们俩的一生命运。这个相遇是他最珍贵的记忆,充满了悲情苦涩,却在悲情之中还带着一丝喜悦,因为这个相逢是他们相遇、纠葛和缘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