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见闻(1 / 2)
吕汉强在视察这个新兴的集镇的时候,他看到在皇家商行的隔壁,一群太监坐在那收税,这让吕汉强很纳闷,这曹化淳的手也太快了。
这些太监远远的就看到众星捧月一般出现的一票人马,正高兴又有一大批盐商到达呢,却有个眼尖的一下子认出了当中的吕汉强,对着同伴高叫一声:“是吕伴读来了。”
就这一嗓子呼啦一下,十个太监跑出来九个,一个太监懵懵懂懂的问最后跑的兄弟:“吕伴读是谁啊。”
那个跑在最后的太监丢下一句:“就是给王公公申请忠烈的吕伴读。”然后转眼就跑了个没影子了。
这时候这个太监啊呀一声,“啊呀,感情是久闻大名的吕汉强吕伴读啊,这下可看到喘气的了。”于是兴奋的急急追了出去。
吕汉强在这些太监里的人缘极好,一个是,他是魏忠贤倒台后,现在大明文人官员里,唯一对太监一群不是疾言厉色的,而且无论见到哪个太监,都能飞快的给你拿出一个小欠条,那上面绝对是一两以上的银子,而且这个小欠条还绝对童叟无欺见条付钱,没二话。再一个让所有太监从心里感激的是,他替那位带着两个小太监,打着一杆勤王大旗壮烈殉国的王公公,和两个小太监申请忠烈牌匾的人。
当时那些文臣坚决反对,即便是自己的主子崇祯也不以为然,给一个太监写忠烈牌子,岂不让其它忠烈感觉羞愧?然后吕汉强却坚持,并且驳斥的那些文臣哑口无言,感动的几万自感卑微的太监嚎啕大哭,最后,吕汉强愿意用自己的军功,给他们爷三个换来一个牌匾,崇祯才不得不开创了大明先河,为一老二小亲笔提下忠烈二字。数万太监宫女自的捐出一个月的长例,在北京郊区香山脚下,风风光光的给爷三个建了一座恢宏的祠堂,吕汉强还让曹化淳划拨了十万亩承包的土地,用来维护和供给这个祠堂的费用,以后,这里也慢慢的展成了年老太监和宫女养老栖身的地方。
谁说太监都薄情,其实他们也懂得感恩,更珍惜感情,因此,这些人一听那个认识吕汉强的太监一嗓子,立刻争抢出来,扑到吕汉强面前就磕头,唬的吕汉强直接跳脚,拉起这个,拽起那个,好一阵忙活。
等问清带头的太监事情的原委,吕汉强就笑了,感情崇祯被钱快逼疯了,得到吕汉强的书信支招,第一个红眼睛的就是王承恩和曹化淳,二话不说,派出太监驻守盐场,直接收取吕汉强提出的十分之一的税收,直接入内帑。这手真的快啊。
随着盐场开张,产量飞展,而一个逆向商业行动开始出现,原先草原食盐都靠内地走私,现在,开始从草原向内地走私了,因为这里的盐价低质高,只瞬间就将淮盐等等挤出了北方市场。
东林不干了,这严重的影响他们身后的利益集团的收入,当时他们提出与民争利的老调调,要求不得向商贾收税,结果曹化淳也学起了吕汉强的胡搅蛮缠,好啊,当初盐税就给内帑,那现在你不让我们收税是吧,那咱们换个名字,叫塞外商贾乐捐,这行了吧,人家乐意捐献你管不着。
至于东林高呼严打走私,曹化淳当时就义正辞严的给予了驳斥:“往外叫走私,往里叫进口,再说了,草原已经是我们的了,我们的怎么是走私呢?那叫互通。”然后看着一群愤怒且尴尬的家伙们,曹化淳笑的那是嘎嘎的。
这时候赵梓却意外的冒了出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十几个半大小子,一见到吕汉强,那群半大小子一起施礼口称:“山长。”一个个激动的跟什么似的,倒是把吕汉强闹的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