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夺军(三)(1 / 2)
延年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水平投下一枚炸弹,参加会议愣,继而激动,直接打击帝国主义,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吸引力了。屋里顿时响起一遍议论声,陈延年没有制止,而是让大家自由谈论,激动过后,众人感到其中的困难。
“陈书记,罢工的规模要达到那种程度?”杨殷首先问道。
“最好能让全香港的工人都参加。”邓中夏接口道,刚才众人议论时,他没有参加,而是与陈延年互相交换一下眼色,显然陈延年事先与他讨论过。
邓中夏的话让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全港工人参加,参加的工人无疑将达到几十万之众,这在香港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就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从未见过。
屋里一时陷入沉默,陈延年见状笑笑说:“怎么啦?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今天开这个会就是让大家集思广益,有意见就大胆提。”
过了会,冯菊坡说道:“陈书记,在香港发动罢工我赞成,不过,按照以往经验,参加罢工的工人都要回内地,这几十万工人回内地,如何安排他们的生活?还有香港工会中我们能控制多少?其他工会会不会参加?这些问题必须在发动之前搞清楚。”
“对,这可不是几万人的问题,其中很可能还有他们的家属,人数很可能高达三四十万人,这么多人的吃饭穿衣问题,需要多少钱?”杨殷也感到这个问题十分棘手。这时候苏俄的援助主要是针对广东政府。也就是国民党,而且钱也不是很多,前后总共只有几百万,给中国地经费根本不值一提。
陈延年点点头,这个问题他也很头痛,他与邓中夏讨论发动香港罢工时就曾经谈到这个问题,当时也没有能找到解决办法。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先不谈这个问题。其他同志还有什么问题?”陈延年决定先放一下。先把其他问题解决了再说:“黄明诚同志。你有什么想法?”
黄明诚在东征时的表现引起区委同志的注意,特别是担任军委书记的周en来同志的注意,周en来对黄明诚在樟木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广东区委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即使在陈炯明统治下,樟木头地工人运动发展非常迅速,90%地工人参加了工会,党在工人中地高。更重要的是黄明诚不但发展了工会,还发展了农会,他成功的在樟木头周围四个乡组建了农会,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樟木头之战中黄明诚才能组织起工友团参战。工友团的参战在战后受到东征司令部的高度评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蒋介石和许崇智对在收复地区发展工农运动的态度。陈延年由此非常欣赏黄明诚,他力主把黄明诚调到广东区委工作,随后又派他在全国总工会协助邓中夏的工作。并且准备不久之后再让他去北江地区负责那里地农动。今天的会也是他提出让黄明诚参加的。
陈延年点名让黄明诚发言,却给黄明诚出了个难题。黄明诚从心底里赞成在香港发动罢工,而且他不认为经费的问题很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发动起这么大规模的罢工。
“陈书记,我认为经费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要把罢工发动起来,可我对香港工会的情况不了解,还有我党在工人中有多少党员?能控制多少工会?这些情况我都不了解。”
陈延年这下感到自己地疏忽,其实不但黄明诚不了解香港工会地情况,在座的除了香港海员工会的苏兆征外,其他人中对香港工会最了解地恐怕是邓中夏,但邓中夏也只是在前段时间开会时了解了些,真实情况恐怕不是很细。
“是我疏忽了,这样吧,苏兆征同志,你给同志们介绍一下香港工会的情况。”
苏兆征是个新党员,党龄还没有半年,不过他的资历却很深,参加过同盟会,后来又加入了国民党,领导过香港海员罢工,是香港海员工会的负责人。他面孔黝黑,说话孔武有力。
“好,我给同志们介绍一下香港工会的情况。香港工会组织很多,总数有百多个,主要是行业工会,分为三大派;最大的是工团总会派,包含七十几个工会,多属手工业,就海员工会为一大产业工会;其次是华工总会派,包含三十个工会,亦属手工业,重要的只电车工会;剩下的大约有二十几个工会,他们没有组成派别,不过他们却多是大工会,如机器、起落货、煤炭、洋务等工会。”
“香港工人中党员数量不多,不足十人,多为码头工人,除海员工会外,都没有领导权;其实就算海员工会,他的会长也不是我党党员,只是我党的影响力比较强。”
苏兆征介绍完后,原本还有些乐观的情绪完全消失
两年内地的罢工都是在党的力量比较强的地区发动的少党组织基础的…,能不能鼓动工人罢工大家感到完全没有把握。
陈延年见大家的情绪有些低落,便问苏兆征:“你看能不能在香港组织起罢工?”
“当然能。”苏兆征毫不犹豫的大声说:“海员大罢工时我们就组织了总同盟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高达十万人。海员大罢工胜利后,工人都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我党人数虽少,可是我党的威信很高,特别是目前席卷全国的反对帝国主义浪潮,有利于我们开展工作。我有信心把罢工发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