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讨伐朱全忠(1 / 2)
第三十一章讨伐朱全忠
就在田气冲冲的离开淮南节度使府后,杨行密也在厅堂内大发怒火。
他向来都是一个仁厚的人,对部下宽仁,广施恩义,所以他才能得到部下的忠心。但人心总是善变,许多以前忠心的部下在当了几年刺史后野心就会逐渐膨胀。
以前的田,与他是同乡故旧,一起起兵,约为兄弟。那时候的田对他忠心耿耿,屡次建立战功;而杨行密对田也非常看重,不仅在自己成为淮南节度使后,将宣州这个他的起家之地交给田留守,甚至对田的父母他都像对自己的长辈一样对待,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但如今的田却野心如此的大,占有了宣州还不满足,如今还想要升州或者池州、歙州等地盘,这不能不让他感到愤怒。
听着侍卫进来对他汇报田刚才在节度使府门口说的话,他沉默了半天,这才阴沉着脸道,“看来渥儿说的对,我过去对他的确是太过放纵了结果导致他的野心如此之大。”
他又想起来有密报表明,前些天任家庄之战的背后,是朱延寿的儿子朱广德在暗中搞鬼,不但收买内应,还暗中勾连颜建发动夜袭。这件事让杨行密对他那位小舅子更加警惕起来。
此外还有润州刺史安仁义,此人与田关系亲密,为至交好友。两人暗中结为盟友,互为掎角。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杨行密都是一清二楚的,但考虑到这几人以前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大,现在又没有明显造反的迹象,这才没有收拾他们,内心的忌惮却一天强过一天。
“寿州朱延寿,润州安仁义,还有宣州田!总有一天会收拾你们的。”他冷笑几声,随即又想到自己的长子,“还好我家渥儿有出息,这次出征没有给我丢脸。”
任家庄之战的消息刚传来的时候,他心中欣喜若狂,觉得自己儿子的表现总算对得起自己的期望,对于将来把节度使位置传给长子的心思也更加坚定了。
不过后来具体的细节传过来时,他听说刘德全居然里通外合,差点就坏了杨渥的性命,心中在愤怒的同时,也感到非常庆幸。
“要不是渥儿能够临危不乱,迅速平定了营中的混乱,加上那刘德全是新任命的营指挥,还不能完全控制他那一营的人,不然一整个营的人都造反的话,就算渥儿有天大的本事,只怕也要危险了。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到了哪里,今天能不能赶上我出征呢?”
杨行密转向身边的高问道,“渥儿现在到哪里了?”
高是杨行密身边的心腹,担任的是掌书记的官职,相当于杨行密的秘书,许多机密事情杨行密都没有避开他,刚才和田起冲突的经过他也在一旁见证了。
“回大王,根据才发回来的消息,长公子才刚刚从升州出发,可能今天晚上能回节度使府。
“看来是赶不上我率军出征了。”杨行密有些失望,又询问道,“调拨给他的三千将士已经准备好了吗?”
高勖抱拳拱手说到,“给长公子调拨的三都士兵现在也已经准备妥当了,都是以前上过战场的老兵,各级指挥也是久在军中的老人,在忠诚上没有半点问题。长公子接手后只要稍微使些手段就能掌控这些人。”
按照军制,一营有500人,两个营就是一都共千人,设立都头一人,有时候也由指挥使出任都头的职务,比如杨渥就是这种情况;至于都头之上的军官就是指挥使,再往上就是都指挥使。
目前杨渥就是都指挥使的职务。但这个时代职务是虚设的,具体指挥多少兵马各有不同,像李神福、王茂章这种都指挥使级别的大将,手下有上万甚至数万兵力;但像杨渥这种都指挥使,手下却只能有三千兵力。可以说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好在他毕竟是杨行密的长子,有自己的父亲在背后支持,各都的都头以及之下的营指挥等官职都是由杨渥自己任命,所以现在杨行密只负责调拨士兵给他。
在过问了调拨给杨渥的士兵的情况后,杨行密开始询问讨伐朱全忠的准备事宜。
“让你为进攻朱全忠的做准备,现在怎么样了?”
高道,“启禀大王,各路大军已经准备妥当,军粮也已经储备充足了。就只等着大王一声令下,大军就能出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