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刑具(1 / 3)
(感谢狮王争霸、160617121110171等书友的打赏。又,书友们讨论很热烈啊,其实若我没写上一章,很多人对明末士大夫的印象只有水太凉吧?呵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完本时我会仔细说说。)
三月十九日,大行皇帝遗体装入棺木后,暂停于东华门外的施茶庵内,有几僧诵经,老太监几个,王承恩一棺,亦在其旁。百官莫敢往哭。惟襄城伯李国祯,与兵部郎成德、主事刘养贞,抚棺大恸。
当日,李自成大赏宫女,跟随的权将军,制将军等每人三十个,牛金星、宋献策等六政府文官,也每人赏了三五个。众将还乱入人家,望京城高门大第,即入据之,内刘宗敏据田宏第,李过据周奎第。
二十日,刘宗敏等除张贴选官告示外,又严明杀戮之禁,如有淫掠民间者,立行凌迟。
流贼初入时,官员缙绅恐以冠裳贾祸,悉毁进贤冠,到二十日,见大顺选官报名,个个笑口顿开。又因冠帽已毁,只得去梨园戏班中寻觅戏冠,每冠花费三四两银子。
流贼初入城,百姓人人惊恐疑惧,然见大顺军很快遍城张贴,告示明令:大军秋毫无犯,敢有掳掠民财者,凌迟处死,一颗慌乱的心就安定了不少。
正好当日下午有四个顺兵抢掠正阳门一家绸缎铺,立时被活剐于市,手足还钉在前门的左栅栏上。百姓们一颗惊恐观望的心就全部安定下来,人人赞颂大顺真乃仁义之师,怪不得能得了天下。他们也放心大胆的开门营业,百姓上街,一片详和。
对这日的李自成等人来说,他们还做了很多事情,如派人招降蓟镇的杨国柱,此时在山海关的总兵刘肇基、吴三桂等人。对他们都许以优厚待遇,如杨国柱是蓟北侯,许以封公。东平伯刘肇基许以封侯。听说吴三桂兵马众多,更许父子皆封侯的条件。
又派他们的老熟人,早先投降的定西伯唐通携他的诏书,慰劳银三万两,还找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亲笔书写劝降书信,然后前往蓟镇,山海关等地,然后东边的事就了了。
在李自成等人的想法中,杨国柱、吴三桂等人再强也有限,毕竟顺军击败的明将太多了,个个号称十万、二十万兵马,也不过如此,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以为意,或许只有王斗会让他们印象深刻些。
招降的目的只是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毕竟能不动刀兵就不动刀兵,果然他们不识抬举,定会象这刚陷的京师一样,浩荡大顺兵马逼过去,将他们个个碾为齑粉。
不过李自成等相信在这天下大势面前,杨国柱、吴三桂等人自会认清形势,不会做那鸡蛋碰石头的蠢事。而且自己给的条件够优越了,他们不会不识抬举,所以东面的事情就这样了。
似乎李自成等忘了一帮人,那就是关外的满清军队,也许他脑子里根本就没这个概念。他身边的谋士文臣也个个出身卑微,最高学历只有举人,一样缺乏统揽全局的眼光,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东北面那处所在。
所以就算历史上李自成与吴三桂在一片石大战时,仍未想到过这个问题,直到清军出现的那一刹那,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世上还有这么一帮人,有一种叫鞑子的生物。
这种生物根基深厚,早早设立了国家,体制完备,还是真正的职业军队与武士,情况完全不同于他以往遇到的任何一个对手。所以懵里懵懂下,一打就被打得溃败。
然后千里逃窜,一直被死咬不放,为了活命,抛弃陕西基业,抛弃更久经营的湖广基业,又不惜将南明防线冲击个七零八碎,就是翻不了身。几千年历史中,若论目光最短浅者,李自成等自认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当然,眼下他意气风发,认为京东事不过尔尔,他主要将目光放到西面的宣府镇那方。
崇祯十四年正月的洛阳大战,给李自成等人的印象太深刻的,所以对待王斗这个人物,李自成等人会谨慎些。
他们商议后,决定还是先派出使者招降,王斗现在是侯爵,给他国公的待遇,如果还不满足,封王也可以商量!果然还不识抬举,介时尽起大顺兵马,西攻宣府!
他宣府再坚固,有京师坚固?大顺所下明朝城池,哪个又不坚固?他兵马再强,毕竟人少,自己尽起大军,他又如何抵抗?介时攻下宣府,正好顺着宣府而下,席卷山西,陕西,然后四川、甘肃。
所以京师周边的残明势力就此议定,然眼下几个烦恼是李自成等人迫切需要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