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肉少米饭不能少(2 / 5)
说到这儿,平领看了看周围的翔翼嘎嘎猿,显然大家都知道,翔翼嘎嘎猿的食量是普通嘎嘎猿的三到四倍,也就是说光是这里的十七位就抵得上六十个嘎嘎猿,这已经相当于如今平领巢穴的五分之一了。
而且,这里很可能还不是全部的翔翼嘎嘎猿数,因此平领巢穴按食物消耗来说,应该是四百嘎嘎猿的消耗量。
但听到这儿,空幻却有些迷糊。
“怎么会不够呢?”
嘎山部落狩猎范围是半径二十公里左右的区域,但到现在为止,空幻也没有发现有食物匮乏的问题出现。即便是经历了上次兽潮,在离开的时侯,空幻依然能看见部落周围的动物数下降不多,咱嘎山部落如今的消耗速度,也不会出现食物危机。
而按空幻刚刚到达平领领地时,自己精神力粗略侦查的范围,这个三百多嘎嘎猿的大型巢穴,其狩猎区域至少也有三十公里左右,而这还是保守估算。
但空幻却没考虑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两个嘎嘎猿群体的生活差异:
首先是食物方面的差异。
嘎山部落,它的成员们是通过陶锅做饭,其中盐、辣椒和几种特别的调味料,再加上素菜配合肉食,食物丰富,营养充足。
而平领巢穴,它的成员们使用的,依然是嘎山部落在早晚餐已经淘汰掉的火堆烤肉,木有任何调料,素食则基本是生吃。
这样一来,在肉食的消耗上,同一个嘎嘎猿,在嘎山部落一天只需要吃手臂大小的肉即可;而在平领巢穴的,却需要两到三块手臂大小的肉。
其次是狩猎模式上的差异。
嘎山部落是采用可持续性的狩猎模式,即平时幼儿与怀孕个体不杀;繁殖期时则是除老年个体外,其余个体皆不杀的两不杀策略,另外还有一些照顾性措施。
而平领巢穴却是毁灭性的狩猎模式:杀光(无论大小雄雌)、吃光(无论肉还是其它可食用部位)、喝光(血液)的三光政策。
这导致嘎山部落周边的物种都保持了一种良性循环,甚至缓慢增长;而平领巢穴周边的物种却迅速下降,或者就是大量集群和单一分散。
再者是社会模式的差异。
嘎山部落采用的是分工模式,平时活动量最大的只有轮换的狩猎小队和采石小队,算下来,平均每天只有四个小队会消耗最大值的食物,其它大多是半值。
平领巢穴则是全面皆兵模式,每次狩猎,无论猎物多少,除了带着幼儿的母猿,其余全员出没,这其间产生的消耗可想而知。
于是两相对比之下,这些细节差异不断积累,最终就造成了现在两个族群对食物的需求差异。
但可惜的是,空幻暂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些,而且,嘎山部落的模式也并不长久适用,它会随着族群数量的不断增多,渐渐失去其可行性。
“落单甚至成群的恐龙的确很少,”再次扫描了一下周围几公里范围,空幻的心中也在考虑其间原因,“但这是怎么回事,平原区域的恐龙比丘陵区域的少,不应该啊?”
一面在心中继续思考着,空幻一面聆听着平领的说明。
“到现在,周围大片区域适合狩猎的恐龙群,大多都被我们狩猎干净了,而剩下的,除了会造成很大伤亡的大型恐龙群外,也就只有需要多次狩猎的落单恐龙,对它们下手有些得不偿失。”说到这儿,平领的神情更加无奈,而周围的翔翼嘎嘎猿反应却有些耐人寻味,他们都用复杂的眼神在平领和空幻间转来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