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目的是开战(1 / 3)
第六章目的是开战
金博哲让渊盖明冬的这句话雷了个里外兼焦。
渊盖明冬并不精通汉文化,只是诸葛亮这妖孽名气太大,才让他的印象中有这么一个人物,隐隐约约的知道诸葛亮发明了连环弩。神机弩是高句丽的工匠根据当年从杨广手中缴获的连弩改良的,距今不过五年时间。再此之前,高句丽还没有制造连环弩的工技。
故而渊盖明冬本能的以为,即便两国之间有些科技差距,也不会相差太远。发明连环弩的诸葛亮,也就是近代的人物。他为了给自己的国家脸上贴金,将诸葛亮说成从高句丽偷师的学徒,以证明自己国家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发达。什么唐朝的唐弩跟他们的神机弩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
金博哲却不一样,他好说歹说也知道一些华夏的历史,知道诸葛亮是五百多年前的人物。一个五百年前就发明连环弩的神人,一个刚刚五年前掌握连弩技巧的国家。彼此之间,谁在效仿谁显而易见。
金博哲固然有着高句丽人的厚脸皮,也在这一刻为渊盖明冬的话感到羞愧,本不打算提醒,但觉得这时不说,万一然后他在他人面前说起,岂不大丢高句丽的颜面,提醒道:“那诸葛亮是五百年前汉末的一位通天彻地的丞相。”
“啊……”渊盖明冬瞠目结舌,这才知道自己闹了一个大笑话,但他本性好颜面哪甘心丢这大脸,嘟嘟囔囔的道:“你知道什么,那诸葛亮通天彻地,他施展强大的法术,来我高句丽学了技术后,才回去了。”
“呃……”金博哲无话可说,双眼一翻,总算见识到什么是满目的强词夺理了,嘀咕道:“与其这样说,还不如直说诸葛亮是我们高句丽人呢。”他声音虽轻,但却一字不漏的落入渊盖明冬的耳中
渊盖明冬眼睛一亮,大喜笑道:“对……那诸葛亮既通天彻地之能,明显是我高句丽人,无能的南人中又怎会出这种人才?”他一副试试当当的模样,三言两语间就自开无敌,给诸葛亮安排了一个祖宗。
金博哲自认为已经够无耻的了,如今才发现跟渊盖明冬比起来还差那么一大截。
茫茫草原,一望无际。
百骑在草原上纵情驰骋,骑士均把头发束成一绾,以绿巾扎紧,身穿斜领左衽的武士服,卷袖露臂,腰环甲带,佩带刀、剑等物,一式枣红钯獐皮靴,斜插匕首,外披宽袍,控马疾驰时宽袍像一片云般朝后飞扬,对比起紧扎腰带的劲装,一动一静,特别显示出清晰的线条美,精悍潇洒。
带头者年纪在三十许间,体型骠悍,双目神光闪闪,有种不怒而威的气概。
杜荷与薛仁贵并肩而行,低声问道:“此骑兵如何?”
薛仁贵赞叹道:“无话可说,论骑术之精妙,配合之默契。在我大唐也难以找出与之相比的骑兵队。草原人在骑术上,果真拥有得天独厚的水准。”
杜荷赞同道:“这便是草原民族的特性,来的时候我们经过数个部落,你察觉出什么没有?”
薛仁贵道:“一路过来,看到所有些草原上的孩子,都在耍着小马弓箭,他们嬉戏玩乐,小小年纪却将小马驹骑的有模有样,成年后光景如何可想而知。”
“不错!”杜荷沉声道:“草原不比我们汉人,我们汉人的孩子需要读书学习,而草原上的孩子却只有马驹和弓箭,日积月累下来。即便是白痴,二十年后,他们都会成为出色的骑士与射手,这种土壤恰是我们中华缺乏的。这也是为什么草原民族数百年来都能够以弱势与我中华抗衡的根本原因。”
薛仁贵赞同杜荷的说法,但不服气道:“将军说的确实在理,不过我大唐的兵,却未必会逊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