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四.(2 / 7)
“你有什么打算吗?”姜兴宇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问。
“我听到这些情况以后有了两个打算,一个是短期的,一个是长期的规划。”顾正平坚定地说:“短期的计划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多赚钱,时机成熟后就进广告设备,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公司规模”。
这一点倒和姜兴宇的想法不谋而合,姜兴宇笑了笑,问:“那长期的规划呢”?
“长期——”顾正平略显犹豫,道:“姜哥,你听说过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正在流行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吸塑吗”?
吸塑?姜兴宇暗吃了一惊,这是他在北京时听赵广明说起的目前大陆最先进的广告形式不由问道:“小顾,你怎么知道”?
“你忘了,我妹妹不就是在深圳一家广告公司当业务经理吗?她这些天就详细地象我介绍了吸塑的先进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姜兴宇点了点头,暗想,看来自己将来和顾正平的竞争是不可避免了。他平静地说道:“可是,目前国内尚不能生产吸塑设备,国内所有的吸塑设备都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的。价格相当昂贵啊”
“我们眼下是买不起那样先进的设备。”顾正平爽快地说:“可是,这几年在广告界mo爬滚打,我也掌握了它发展的一条规律——一项新技术或新设备刚出现时,价格特别昂贵,而且在那时候引进,你就要担负起市场推销的重任。而随着新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市场日渐扩大时,这种技术或设备的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价。当它的价格下降到一些中等规模公司感到有些困难但还能接受时,我们就趁他们犹豫的机会出手引进,一定会赚到大钱的就象现在的写真和喷绘设备一样。而当价格下降到一般小公司都买得起的时候,我们就要将它卖掉,再寻找新的技术和设备”
想不到顾正平小小年纪还有这样的心机,姜兴宇不由得大为赞赏。微笑着望向顾正平。
顾正平继续兴奋地说:“所以,我们现在就要一方面按部就班地发展公司的业务,积累自己,另一方面就要紧盯着吸塑发展和普及的动向,一旦时机成熟,马上出手
说不定几年以后,我们也能在滨海广告市场上呼风唤雨,而不必仰他人鼻息了呢”
顾正平走后,姜兴宇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顾正平的话确实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如今的商场,要想发大财必须占住一个“先”字,先字就是商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转。如果抢不到这个先字,处处跟人家的屁股后面走,也只能是拣些残羹剩饭,养家糊口了。
顾正平的观点竟然和那个在京城广告界打混得老jiān巨滑的赵广明不某而合。
“做广告这一行的,不能懒了,眼睛一定要紧盯着国内外的发展形式,发现新的技术就要及时了解,迅速掌握。一旦发现它有发展前景就要立刻动手。抢得先机,才能把握主动,才能在风云变换的商海中游刃有余,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赵广明的原话如此清晰地响彻在姜兴宇的耳边。且不管赵广明的人品如何,他如何善于耍弄阴谋和诡计,姜兴宇都不得不承认,赵广明永远是带自己进入商界的启门g老师。是他教会了自己许多在商业圈打混的经验,其中有一些甚至是用血泪的教训才换得来的。从这一角度来看,自己真的应该好好感激他。
他又想到了白雪曾给他讲过的吉强广告公司老板,张天来的发家史——
吉强老板张天来本是开修理部的,效益虽然不是很好,但养家糊口总不至于成什么问题。
在灯箱刚刚流行起来那年,张天来忽然心血来cháohuā一万多元给自己做了个灯箱广告招牌。一到晚上,别的修理部招牌昏昏暗暗的,而他家却是亮亮堂堂。这样一来生意果然好了很多
可惜的是张天来没高兴多长时间,灯箱就出现故障,点不亮了没用多久就不亮了。毕竟是一万多元的东西,他也不敢乱动,便跑到给他做灯箱的广告公司去催人修理。谁知,那家广告公司那段时间,业务实在太忙,过了近一个月也没派人维修来。张天来急了,拿出一幅孤注一掷的决心,豁出去一万多元打了水漂,命令工人把灯箱撤下来,拆开后面的铁皮。他这才发现,原来里面就是一排排的荧光灯管。一算造价还不到三千块钱
张天来并没有对自己挨宰的事生气,而是高兴地笑了起来——还是这行业赚钱啊
从此,他的心活动了,扔下修理部的生意不管,每天跑到那家广告公司的施工现场去看工人们干活儿,有时也帮着干。过了一个多月他便把里面的门道都mo清楚了。
在那时候,广告材料尤其是灯箱布都需要从广东引进,而且供货渠道只掌握在少数几家广告公司手中,属于商业机密。有了技术,没有材料还是做不成事,他便和那家广告公司的老板商量要把公司兑下来。人家张口就要二十万,而实际上那家公司总共也只有一部电脑、一台刻字机,最值钱的就是价值六七万的广告材料,总计也不过十二三万。吉强老板明知道挨宰,但为了套取购货渠道,还是狠心地把修理部卖了,又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了二十万拿了过去。谁知广告公司的老板又耍滑头,说不包括刻字机在内,问他兑还是不兑。刻字机是当时广告公司最主要的设备,但在当时最少也需要两万。
张天来咬咬牙,说了一句:“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