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节 蠢动(上)(1 / 1)
南京。
自从六年前清军在川北惨败后,江南督抚的日子就过得越来越舒心。这几年下来,蒋国柱的白发不但一点没有增多,而且还愈发地红光满面起来,他觉得再在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为国效劳个十年不成问题;现在最困扰蒋国柱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接班——本来蒋国柱还盼着在邓名统一天下的行动中立下大功,来确保自己的子孙富贵,但因为邓名迟迟不肯在国内大打出手,所以这个愿望也无法实现。除此以外,江西的张朝依旧是蒋国柱的一块心病,后者和他一样因为官兵的惨败而延年益寿,现在依旧割据江西,让蒋国柱的两江总督还是有名无实。
因为邓名去远征海外了,所以蒋国柱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把老战友梁化凤找来商议——现在梁提督不但依旧是两江部队的总司令,也和周培公一样成了蒋国柱的儿女亲家。
“邓相这次去南洋,没有个一年半载恐怕是回不来吧?”蒋国柱根本没有和梁化凤讨论之前北京那场军事冒险的兴趣,康熙皇帝早在出兵之前就已经输了,战争开始前半个月,各种关于清廷出兵的内幕消息就在交易所里到处流传。康熙的朝廷买了四川大批的债券,高官、大将在成都都有存款和地产。连满洲太君都有不少人送儿女去四川上学,亲王的侧福晋也跟着去陪读了……出兵前,统帅和高级军官就挪用军饷来炒期货,这一仗皇上要是能赢才真是活见鬼了。
“短期里肯定是回不来的。”这几年梁化凤帮助蒋国柱建立了一支相当不错的军队,还从川西聘请了大批退伍军官来帮助训练官兵,现在就是遇上了满清的中央部队都有一战之勇。对于蒋国柱的心思,梁化凤也清楚得很,邓名崛起前清廷很厉害,大家从没想过自相攻伐;川北一战后清廷威信扫地,但邓名又出来镇住了大伙儿,让大家看着邻居的领土干流口水,但是不敢动手。
吴三桂吞并广西这件事是蒋国柱和梁化凤探讨了好几年的话题,蒋国柱认为,吴三桂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二。首先就是时机把握得好,当时川北战役刚刚结束,邓名和清廷的注意力都在北边,吴三桂刚好利用了这个北京和成都双双来不及干涉的空挡;其次就是动作快,要是吴三桂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那四川至少会向弱势的一方贩卖军火,要是再拖长一些时间,说不定邓名都会出动军队参战。
“总督大人有意江西吗?”梁化凤问道。他从吴三桂的成功中总结出的经验和蒋国柱不同,梁化凤觉得办大事就要善于翻脸不认人,不过梁化凤思来想去,这个话题还是不要和顶头上司讨论的好。
“要是邓相要一年多才能回来的话,这实在是个统一两江的好机会啊。”果然不出梁化凤所料,蒋国柱的确在琢磨南昌。第一,现在邓名不在,清廷又新败一场,时机看上去很合适;第二,这归根结底是两江的内政,蒋国柱是得到北京和成都双重承认的两江总督,消灭南昌的张朝割据势力名正言顺;第三,现在江西依靠着大量出售瓷器给四川商人,财政状况相当不错,蒋国柱统一两江后实力就能变得更加雄厚。
按理说浙江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目标。不过眼下的全国形势不好说,如果不算是乱世吧,明明都已经地方割据了;如果算是乱世吧,北京和成都还对各省有相当的威慑力,大家要想欺负邻居也需要找借口。赵国祚的浙江不属于两江总督的势力范围,要是蒋国柱强行去攻打他的话,那很容易遭到南北督抚的口诛笔伐。而且赵国祚为人十分乖巧,每年给北京的海运始终保持在应交税款的七成以上,还大力发展禁海区,好几年前宁波、温州、台州就都是禁海区了,今年年初义乌的禁海也提上了议程——这样一来,大半个浙江都是禁海区了。就算蒋国柱攻入浙江,也不敢去禁海区里接受浙东军的地盘啊。最关键的一点是,赵国祚和松奎依靠厉行禁海,从浙东军那里拿了好多钱,他们把半数存到了成都的银行里,半数用来贿赂院会的参议员和帝国议员们,成都到处都是说赵国祚和松奎好话的;就在去年,杭州将军松奎还上奏章说剃发令已经过时了,建议朝廷修改政策,并抢先一步宣布取消浙江的剃发令。
“总督大人高见,末将也是这么想的。”梁化凤重重地一点头。很久以来他就看江西不爽了,而且梁化凤自问也不再年轻,等候邓名发动统一战争已经很多年了,但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要是再这样和平下去,梁化凤就没有机会建功立业了。
得到梁化凤的支持后,蒋国柱又秘密召集了总督衙门的幕僚会,接着就是有大量江南军官参与的军事会议。这些年,依靠不断向四川出售丝绸、棉花和其他原材料,两江总督衙门也积攒了一些积蓄;而且蒋国柱远不像赵国祚那么老实,对北京的海运总是想方设法地克扣。川北之战后,蒋国柱每年拖欠的钱粮达到了应交税款的一半,筹措一场对江西的战争,军费毫无问题。
大部分军官对总督的计划也都高举双手欢迎,他们的想法和梁化凤差不多,再不打仗他们军人就更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这些军官都拍着胸脯向蒋国柱保证,他们能轻而易举地把张朝打垮,辅佐蒋国柱实现统一两江的伟业。
虽然蒋国柱严禁大家把会议内容外泄,不过两次会议后,南京和南昌的交易所还是迅速作出反应,风向随之而动,张朝治下的景德镇,省属的陶瓷集团股票大跌,而陶瓷的期货价格则迅速攀高;南京的涨跌幅度虽然没有这么大,但不少人也都因为听说要打仗而产生恐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蒋国柱不禁大发雷霆,再次把梁化凤叫来:“怎么本官还没下令备战,连成都那边都知道了?刚才四川领事来找过本官,要本官以和为贵,相忍为国!”
“末将听说是有人想用内幕消息赚一笔。”梁化凤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的总督衙门,还有末将的提督衙门,炒股的人一向都不少。”
“唉。”蒋国柱长叹了一声。前不久看皇上笑话的时候他感觉很有趣,但现在轮到自己了,才知道原来这种滋味十分苦涩:“本官早就说过,我们也应该和成都一样,不许官员和三服以内的近亲炒股,也应该公开官员的财产。”
“总督大人万万不可,这种做法不符合我两江的民情啊。”梁化凤闻言大惊。作为第一个得知蒋国柱有意攻打南昌的两江人,他的老婆、儿子是最早一批依靠内幕消息在南京股票市场上投机的人。见蒋国柱神色有些犹豫,梁化凤生怕对方就此打了退堂鼓:“总督大人,我们既然已经开始干了,就要把这事办成了啊。如果总督大人此时退缩,末将恐怕会对总督大人的威名有损。”
“嗯,本官岂会不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蒋国柱横了梁化凤一眼,怀疑自己的首席大将也泄密了——不过正如梁化凤所说,现在确实是骑虎难下了,估计已经有大批幕僚和军官都去投机了,这时要是蒋国柱出尔反尔,他的文武手下恐怕会有不少人折本,甚至导致两江总督衙门离心离德。
“只要我们迅速地占领了江西,那成都也只能承认事实。总督大人是不是向领事说,我们有绝对的信心保证瓷器的供应,而且若是瓷器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售价会比张朝更低。”梁化凤胸有成竹地说道:“四川人不就是想挣钱嘛?只要我们能保证他们挣得更多,这还叫事吗?”
风声传到南昌后,张朝亲自赶往九江坐镇,表示誓死要为大清守住江西。他还指责蒋国柱意图操纵江西的巡抚人选,是对大清不折不扣的背叛,只会便宜了成都的乱党——在向全国的督抚指责蒋国柱通邓,阐述江西自卫的正义性的同时,张朝还与常驻九江的成都领事会面,希望能紧急购买一批军火。
虽然事情已经败露,但蒋国柱一不做二不休,反唇相讥说张朝恋栈权威,把持江西巡抚一职多年,还企图传给儿子,真是大清的罪人!而且蒋国柱还列举了一些罪证,反驳说其实张朝才是真正在“通邓”。蒋国柱身为两江总督,讨伐叛逆张朝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蒋国柱知道,由于这些年一直克扣运往北京的钱粮,朝廷对他的印象非常糟糕,肯定不会同意他给张朝扣上“通邓”的罪名。所以蒋国柱到此为止也不继续在北京方面多花时间,而是再次约见了四川驻南京的领事,表示他会尽全力保证瓷器贸易的顺畅,而且蒋国柱还愿意在池州、铜陵等地禁海。
除了北京和成都以外,南京和南昌也都很关心安庆周培公对此的态度。
吴三桂吞并广西后,周培公赶赴贵州调解成功,又从吴三桂手中得到了两省布政使的衔位;而从广东、福建返回时,这两省的藩王出于对吴三桂或是其他邻居的警惕,也分别任命了周培公作为他们两省的布政使。再加上川陕总督高明瞻的青睐,周培公此时已经身兼十二省布政使。周布政使这些年在安庆高举“剿邓”的大旗,邀请四川各个银行投资,还请四川的军火商入股,开办了不少军火工厂。他的剿邓总队也能请到帝国现役军官而不是退伍军人当教官,实力相当可观。
现在江南和江西的大战一触即发,周培公的态度就变得至关重要,天下人的目光很快地集中投向了安庆,一时之间,大有“周公不出,奈苍生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