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孙医生(2 / 3)
大清帝国皇室两位‘皇后娘娘’在战争中亲赴第一线为士兵伤员护理、治疗的消息,通过各国、各地的记者的宣传,迅速的传遍大江南北甚至西方各国。毫无疑问,这一次载湉所采用的宣传手段效果是极其巨大的。那一张张写实的照片和一篇篇煽情的文字,在中外各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首先,将各界人士——尤其是军界——的忠诚度带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一国之后,母仪天下的存在,都亲自走到前线为士兵们包扎伤口,服侍起居,这在古今中外也没有过啊。
这件事对中国民间影响之深远,以至于在传统的宗室黄带子、红带子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族群——白带子。这是那些曾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负伤的老兵,他们将两位皇妃曾经给自己包扎伤口的白色绷带供奉起来,作为传家之宝,激励后人,并获得尊敬。
其次,西方各国也由此看到了大清皇室对这场战争的决心和信心。如果没有信心打赢,那个皇帝会把老婆放到前线去?再结合目前大清在战场上所取得的胜利,第二阶段的战争债券卖的非常好。
第三,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学医热。一国皇妃亲上战场救治伤员,一方面说明了皇室的态度,但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何尝不是说明了大清医护人员的不足?所以为了避免再出现皇妃不得不上战场的情况,在一些报馆的宣传下,大量的青年开始学习医学,报名专门的医科学校。甚至一些儒生都弃文学医了。他们言道:“读这些‘经史子集‘有什么用?豺狼来到家门口,既不能扛枪上战场驱逐倭寇,连救治伤员都要靠皇妃躬身劳作。上不能安国土黎民,下不能为君父分忧,倒不如去学医!”
广州至善街的一家西医医馆里,一名年轻的男医生正拿着一张报纸沉思着。报纸的头版,是两张放大了的照片。
因为照相技术还不发达,再加上报纸印刷术也比较落后,照片上的人物有些模糊不清,但依然能够分辨出那个传说中的娇小的身影。
‘当、当、当……’。
几声敲门声,将沉思中的青年拉回了现实,另一名男青年推门进来。“载之,今天的报纸你看了吧!”
进来的人叫谭臣,是他在香港学医时的同窗、好友。此时,谭臣手中举着一张报纸,正兴冲冲的喊着。
被称作‘载之’的青年医生苦笑一声,道:“沃生,这件事都沸沸扬扬的传了两天了,今天终于有图文可以参照,我又怎么可能不看。”
谭臣无视他的表情,走上前来将自己手中的报纸往桌子上一铺,然后指着上面的照片道:“怎么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下,你总该服气了吧!”
年轻的医生轻轻摇了摇头:“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更何况只是照片。”
“你……!”谭臣一听这话,顿时火了,指着医生的鼻子就要开骂。
这两人虽为同窗好友,但在一些政治理念上,却有很大的分歧。在香港学医期间,因为满清政府的腐败和懦弱,他们这些华人子弟备受欺辱。因此,一些常年接受西方教育的青年学生,便萌生了一些救国自强的思想,其中,就有这位‘载之’和谭臣。
谭臣认为,当前的的满清政府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新帝登基之后,立制改革、锐意进取。不但在中法战争中扛住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且在近几年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革新态度。因此,他觉得救国自强,可以通过辅助、改善当前的满清政府执政能力来实现。
但孙载之认为,现在的满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完全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有能力来实现国家的强大和复兴。比如中法战争,明明我们在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却签订了丧失主权的协定,允许法国人进入中国内地办厂开矿。至于朝廷近年来所实行的经济振兴计划,虽然搞的热火朝天,但因为哪些腐朽官员仍然没有失去权利,所以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已。要想救国,只能通过走西方的民主政治这条路,彻底改变当前的封建独裁的政治局面。
为此,两人争论了一两年,虽然各举例证,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比如这一次中日战争,孙载之认为,日本早已学习西方采用民主政治,且国家更加清明、团结,无论是政客还是军、民,都大量的接收西方教育和科学思想,因此,胜算较大。
而谭臣则认为,大清这几年锐意改革,无论在财政还是军事上,都比日本实力更加雄厚,所以日本不可能战胜中国。
慢慢的,两人争论的焦点由经济、军事逐渐转向统治阶层。
孙载之认为日本皇室为了建设国防,愿意每年拿出皇室的用度来贴补海军,各个大臣甚至愿意削减俸禄来购买军舰。而大清朝廷,则仍然需要靠‘海防捐’、靠卖官来筹集海军银两。这胜负之数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