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要崩(1 / 3)
尽管解决了人事渗透问题,但赵匡胤要想造反,还需要精心筹划一个好的方式和时机。
范质等三个宰相,虽然会被赵匡胤在一些事上忽悠住,但人家毕竟是柴荣任命的最高宰辅,掌握国家的决策权,在处置重大事项上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赵匡胤只要是没能一把调动起部队逼宫造反,三位宰相都可以有很多手段去化解赵匡胤的威胁。
更关键的是,随着这半年来赵匡胤不断地进行人事渗透,尤其是在殿前司、侍卫司的高级指挥员方面,朝廷高层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
魏仁浦已经多次在各种场合公开指出赵匡胤有不臣之心,强烈建议让赵匡胤回到其归德节度使辖区(治所在今河南商丘。
而范质这个时候也开始逐渐回过味来了,越来越倾向于魏仁浦的意见。只不过因为王溥的反对,以及顾忌是否要破坏掉柴荣临终前留下的掌兵制衡的格局,这才没有马上下定决心。
如果三位宰相真的决定削掉赵匡胤的禁军职务,把他踢回到商丘去,那他多年来在京城和禁军积攒的实力和影响将烟消云散。
如果做做一个节度使,资历浅薄的赵匡胤所具有的能量甚至还远不如张永德、李重进。
换句话说,既然深藏的野心已经被人察觉,那就要马上当机立断了。
留给赵匡胤的时间不多了!
面对这个问题,赵匡胤苦思冥想,不断的回忆起十年前郭威“黄旗加身”的事。
他召集赵普为首的一种班底,对着当年的剧本不断的复盘、推演、完善和论证,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方案。
赵匡胤要出手了。
96年正月初一,举国上下一片喜气洋洋之际,后周朝堂突然接到边关军报,契丹、北汉联合入侵了。
这种军国大事,不到8岁的的挂名董事长柴宗训自然是不能拿处理意见的,于是按规矩范质、王溥等商议对策。
自从他们这套班子主持工作以来,北疆最多是敌人小股部队的袭扰,像这次契丹北汉主力联合一起进攻自然是非同小可,必须要派一名能打的、咖位够大的将领出征才行。
按说符合条件的人选应该挺多:
首先,像符彦卿这些老牌的藩镇节度使,水平有、威望高,早年间又和契丹交战多次,派他们去领兵是镇得住的。
然而,自打柴荣时期开始,就刻意的防范这些人,除非是柴荣亲征才会召他们随军,在皇帝眼皮子下面自领一军。
现在小皇帝年幼,如果用这些人,那就要完全把兵权交出去,这个自然是难以让人放心的。
再有一点,即便朝廷相信这些人对皇室的忠心,但范质他们也也难给藩镇大佬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