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素手调羹汤(1 / 4)
李唐一直以为回忆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只有成功人士才有资格去回忆那些不堪回忆。似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一段不堪、痛苦的过往,然后经过努力,他们成功了。他们回忆过往,似乎那些都成了他们的军功章,甚至过去越不堪越窘迫,越能反衬出他们的伟大。
二十七年后,马剑铃成了旅法音乐家,罗明在国内已是口腔医学的权威、博士生导师,更是享受国院津贴的专家。
在上海一家豪华酒店内,落地窗外是灯光璀璨的外滩夜景,电视里放着马剑铃重返凤凰山拍摄的视频。
视频中那位已经老的不成样子,曾经教过他们当地民歌的那位民间艺人弹着二弦琴正在引吭高歌:“啥鸟飞来节节高……”
两位好友酒到酣处,跟着一起唱起来:“啥鸟飞来像双刀,啥鸟飞来天池里,啥鸟飞来卧青草……”
戴着一副宽边黑框眼镜,坐在地上的陈昆一脸感慨道:“我记得,老嘴二十八年前跟我唱的这个谜语,谜底是啥子,我一直不晓得。”
李唐端着酒杯摇摇晃晃走到他身边坐下,听到陈昆的话不由仰头大笑。
“谜底是啥子,我告诉你啊!”
说着,便抬手勾着陈昆的脖子,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一个词。
鸟嘛,结合刚刚唱的谜面懂得人都懂。大山里的劳动人民就是这么淳朴。
陈昆听完之后先是一愣,继而一个倒仰,两人哈哈大笑。
“cut!”
戴斯杰喊停。
这场老友在酒店房间里把酒叙旧的戏,因为背景是落地窗外的上海外滩的夜景,已经拍了两个通宵,这是最后一个镜头。
李唐和陈昆,包括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把目光投向导演。
戴斯杰笑眯眯喊了声:“过了!”
大家屏息看着他。
直到他往前跨了两步,站在房间中央大声喊道:“我宣布《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正式杀青!”
“哇!”
“哗哗哗……”
现场不管是中国的工作人员还是那些老外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同时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相比演员,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更长,他们从前期筹备就开始了,忙碌了近半年的劳动成果终于告一段落了。
而且制片人莉莎大妈早已言明,《小裁缝》不出意外将在明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影展,戛纳电影节同样也是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而这部全部由中国演员出演,讲述中国故事的电影,却因其时代的敏感性却成了一部法国电影,自然也就成为了戛纳电影节的亲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