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张咏治蜀(1 / 6)
能将大宋皇室玩弄于股掌之上,小小的益州知州在大太监王继恩眼里,就是一根葱。然而,王继恩看走眼了,他这次碰到的,可不是一般的主儿,绝对是个硬茬。
啥也别说,直接上菜。王继恩让手下士卒抓了三十多个所谓的“乱党”,交给张咏来审理。“咏悉遣令归业。”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张咏问都没问,直接将他们尽数释放了。王继恩大怒,带兵来找张咏理论。
张咏道:“前日李顺胁民为贼,今日咏与公化贼为民,有何不可哉?”说得王继恩顿时哑口无言。
王继恩统军无方,部下士卒仗势欺人,不尊法纪,掠夺民财,扰乱民间。张咏派人将这些违法乱纪的士兵捉住,也不跟王继恩商量,径自将这些士兵绑了,投入井中淹死。王继恩也不敢向张咏问责,双方都假装不知道。士兵见张咏手段如此厉害,自然就规矩多了,成都的动荡这才渐渐有了好转。
当时城四郊还有很多起义军的营垒,成都四门白天都不敢开,王继恩每天的工作就是宴饮,不再去讨伐起义军。朝廷支出粮草作为军饷马料,张咏却只给钱不给粮草,王继恩得知后,立即发飙:“你家的马只吃钱呢?”
张咏道:“草场焚荡,刍粟取之民间。你每天只知道关着门饮宴,粮草从何而出?若开门击贼,何虑马不食粟乎!”
张咏道:“咏已据实上奏矣。”王继恩这才不敢再言语。
这时候,恰逢内侍卫绍钦拿着文书来监督捕捉剩余的农民军,王继恩这才命令军队出击。
由于战乱,蜀地一直是从陕西向这里运送军粮,蜀道上,运粮的车马,相续不断。张咏问及城中所驻军数量,共三万人,粮食储备却不足半个月的。张咏访知民间,得知盐价很贵,百姓深以为苦,而私廪尚有大量的粮食积余,于是下令调低盐价,允许百姓以米换盐,民争趋之,不到一个月,得好米数十万斛,军士吃饱,战马欢腾,官军士气大振。
张咏计算了一下,成都的军粮能够食用两年,便上奏请求停止陕西运粮。
上官正、宿翰等将领跟着王继恩在成都耀武扬威,无所事事。张咏亲自上门劝说上官正、宿翰等大将道:“汝蒙受国恩,应当为国出征,荡平余寇,若顿足不前,致使功败垂成,成都亦汝之死地也!”
张咏又对王继恩道:“朝廷若让我统领大军,何至于此?胆敢妄为,我剐了他们!”
王继恩这才知道张咏也是个狠角色,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派上官正、宿翰,带兵向东,协助峡路行营官军,深入追击。派曹习领兵扫荡成都近郊州县的义军。
太宗听闻张咏在蜀地的作为,对身边的近臣道:“张咏如此能干,何事不能了,朕无忧矣。”
《孙膑兵法》云:“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无论身处何地,都要搞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死地。未雨绸缪,自己要抢占有利地势,要身处生地,将对手置于死地,这叫做“居生击死”。
王继恩御军无政,手下将士依仗军功凶暴强横。张咏恐怕军队返回后有意外之变,乃密奏太宗,“请遣腹心近臣可以弹厌主帅者,速来分驻屯军。”
淳化五年(994十二月,太宗命枢密直学士张鉴、西京作坊副使冯守规一同前往,召二人在后苑门谈话,面授方略。张鉴道:“成都刚收复,军队不和,若闻朝廷钦差前来,整改他们的军队,担心引起他们的猜疑,变生不测,请让臣假借安抚之名出行,方为稳妥。”
太宗称好,给了张鉴数张未填姓名的空白补官文凭及随行朝臣几人。张鉴与冯守规到了成都,王继恩仍然傲慢,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继续对手下放纵恣肆。
张鉴持诏与张咏率领戍守成都的士兵出境,王继恩部下的使臣也大多被调遣东去,张鉴又督促王继恩派兵分路讨捕残余的农民军势力,与张咏共同招抚不安分的官军队伍,自此,军队的麻烦解除,蜀民始安。
张鉴归阙回京,张咏作诗相送,诗云:“锦城寇难初平日,帝里春和入谒天。好竭忠诚佐真主,莫教奸佞苦妨贤。”张鉴还未到京,就被任为左谏议大夫、户部使。
“军皆歌范老,民各像乖崖。”
沧波借我无穷力,不负平生逐浪心。张咏的为官标准是:“上不敢欺君,下不敢欺民,中不敢欺心。”两袖清风,满腹经纶,益州知州张咏张乖崖也算是太宗朝有胆有识,敢作敢为,数一数二的贤吏能臣。
英雄莫问出处,英雄必有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