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商议(1 / 4)
第136章 商议
即便知道有那么一个物品,想要摸索着做出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即便用青铜做零件,也容易变形,考虑到这个是宋朝出现的东西,零件用精铁的显然更合适,毕竟青铜的硬度比起精铁要差一些。
弓臂可以用青铜加红木,硬度和任性都有了,不过其它配件,还得慢慢试验。
通过王绩解读,所有秦弩的配件,大小都要求一样,这样一来,即便坏了,也很容易找到替换的。
想想当年秦皇书同文,车同轨,真是英明无比,没有他这个政令,天下都不算统一。
器械统一大小,零件也统一大小,简直就是流水线组装的批量货,修理起来,难度就低多了,坏了的都能够利用,不需要修理每一个坏掉的,可以拆卸下来,维修另外一件。
文林决定,以后要是做出床弩,也可以借用用这个办法。
青铜剑的配方也解读出来了,主要是加了铅和锡,文林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古人早已经发现了这两种金属,还用于锻造之中。
不生锈的地方腐烂了,竹简上看不到,不过无所谓。
文林想要的是钢材,他记得铁和钢的区别,主要是碳含量不同,而合金钢才是最好的东西,这需要寻找一些特殊矿石来锻造。
很多矿物以如今的条件是找不到的,而且他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只能慢慢的试验。
文林记得有一种很出名的合金钢,叫做高锰钢,而锰矿似乎不少,以后可以试一试。
锻造试验只是一方面,村里主要精力还是种植和养殖。
农民的生活,几乎就没有休假的日子,种地,除草,浇灌,施肥,收割,然后下一轮种植。
好在文林统筹安排,所有人都在干活,没有说谁累坏了,谁又没做事。
村里依旧没有分地,不过每次收获之后,都会按照人口和工作分配粮食,所以大家都没有意见。
关键一点,村里最大收入,并不是种地,这才是主要原因,所有人都期待生意上来带来更多收入,家里新衣服,可全靠买卖。
除了文林,谁也没有注意到,其实种植,已经在村里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收入已经不算少了。
收了水稻,村里的工作要轻松不少,主要是补种一季豆子。然后就去准备过冬。
秋天不愧是多事之秋,突厥人又宼边了,李世民领兵前去退敌。
这种消息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屡见不鲜,毕竟突厥每年都会宼边数次。百姓只是关心,这次是哪里府兵出征。
作为公主府的亲卫,只要公主不出动,他们是不需要担心的,所以文林知道消息,也只是叮嘱,不要在公主府谈论。
…………
“真是贪得无厌的家伙,总有一天,某要灭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