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商队(1 / 2)
柳致轻轻地关上院门,天际刚刚发白,但是雾蒙蒙的,宛州的春天总是这样,多雨多雾,他牵着一匹瘦马——这匹马是昨日晚间刚刚从马市租来,这个时辰,街坊邻居们都尚未起身,所以他早在马蹄上裹上了一些破布,怕一大早吵醒了别人。
轻车熟路地从夫子坊来到子归巷,陈府的门前,陈府新修,因为两个孩子总是在外野到半夜,一开始陈迟还象征性地骂上两句,后来发现根本管不了,索性由得他们去了。便在侧墙上开出了一个小门,总是常年不锁,宛州也有一些青皮无赖,入夜进院中盗窃之事也时有发生。但是陈府是没有的,无他,这个和四大世家齐名的陈家,家主不好奢侈,院中少有银白之物。这些窃贼来过几次,都是无功而返,久而久之圈中就传开了,反正去了也是白去,就不浪费这个力气了。
陈迟站在偏门前,犹豫了几次,终于还是没有打开那扇他常来常往已经熟悉的很的小门,转身牵着马,继续往城门走去。他还是生不出当面和那个虎虎生风的姑娘道别的勇气。
刚行至城门口,“滴——”清扬的哨声划破了夜空,他转头往哨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陈湘一身彩衣,孤零零地站在一处桥头,手中握着一柄巨剑,巨剑比她还要高上一些,显得有些滑稽。她把那枚玉哨放在唇边,轻轻地吹响。
柳致回头,他牵着马就想往陈湘的身边走去,但他走,陈湘也走,他进一步,陈湘就退一步。他不动了,陈湘也站在原地。两人只好这样对峙着。
半晌,她终于放下手中的巨剑,冲着他挥了挥手,远远地跑开了。
柳致这才去到桥上,拿起放在桥边的大雪龙吟剑,剑下,压着一张纸,纸上歪歪扭扭地画了两个小人,小人手牵着手,往一处小院子走去,院子的墙上,写着——柳致和陈湘家。
他小心翼翼地把纸收在怀中,把剑挂在鞍袋上,骑上瘦马,匆匆地出了城门,这次,他再也没有回头。
直到半月后,他才在宛州港上了艘客船,又从徐州上岸。望北江的水路四通八达,去往各州几乎都有行船码头,唯独中州,大晟开国大皇帝晟高祖皇帝在分封诸侯时,特意把国都定在了土地不是特别肥沃,但是背靠望北江的上京城,向北三面与泗州兖州徐州接壤,这三州之地都被分封给了皇室近亲,卫国。为的就是防范北部朔北的南侵,也为了防止子孙后代万一没有高祖的神武,后世诸侯有不臣之心。所以,上京城只有皇室商船往来,客船登陆的最近港口便是徐州港,从徐州港转陆路再前往中州上京。
这一番折腾下来,到达中州时已然是仲夏,六月初。好在在徐州时,遇到了一队前往上京城的商队,商队的刀手看柳致背着这么大一柄巨剑,想来必是有些身手,就想拉着柳致一同前往上京,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柳致也想着,这一路路途遥远,自己又是第一次一个人出门,便跟着这队商队结伴同行。
商队的首领是一个大胡子中年人,身材魁梧,看起来也是一个练家子,姓周,本是幽州人士,说话时总带着一口幽州口音,商队中的人都尊称他为周老大。周老大总是一杆烟枪不离手,但给人一种精干的感觉。
小楚也是刚加入商队没两个月的新人,也是第一次跟着商队走这条线。很是健谈。一路上总是跟柳致聊些有的没的,问东问西,柳致也是第一次出门,有这样一个活泼友善的同龄人在身边,心情也好了一些。
商队的刀头胡行之,据说早年是个落草的山贼,后来洗心革面,跟官府里应外合剿了自家那个只会绑老弱妇孺的无良山寨,改行做了商队刀头。据说在好些商队也是很抢手的人物,因为其早年经历,跟各家山寨都有些交情,所以在遇到这些山中的好汉时,多多少少会互相卖对方个面子。
柳致就是被胡行之发现的。
初一下船的柳致牵着那匹瘦马在宛州港想着找些吃食,便在一家茶铺上遇到了这伙商队。他们是刚从港口拉完货,准备往上京城去。胡行之一眼就看到了柳致背着的那把极不合身材的巨剑,看上去很是唬人,所以便上来搭讪。
“兄弟哪儿人啊?这是要去哪里?”
柳致不是那种擅与人交谈之人,出于礼貌喝着茶,回应着:“在下从宛州来,要去往上京城。”
“去上京啊?我们这商队也是去上京的,我看兄弟你背着这么一柄兵器,想来也是个好手。不如与我们商队结伴而行如何?一路有吃有喝,到了上京还能给兄弟分点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