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赵高的刺杀(1 / 3)
第169章赵高的刺杀
赵王赵歇很愤怒,自己堂堂一国大王,遣人亲自迎接秦国来使,想要借此机会缓和与秦国的关系,毕竟位处中原腹地的赵高现在直接与秦国接壤。这半年来秦国每每出兵都是攻打他赵国的地界,给他赵王歇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若是能借此机会让自家摆脱这尴尬的处境,即便是脱离联盟又何妨!
但他也异常的无力,没有办法,自打张平出现,六国联盟的盟主熊心便修书一封给赵歇,请赵国以最高礼遇对待楚国前任左徒,并加封张平为楚国大将军,空降在项藉头上。并且张平手握十五万大军的力量,这远胜于坐拥七郡之地的赵国,即便是最初赵王歇有对张平动刀兵的想法,也被清醒的陈余和张耳拦了下来,他最终只能无力的叹息。
没有得到秦国的尊重,他赵王歇便不能叛离六国联盟,若不然等待他的只有再度灭国的下场。
得到张平的首肯,秦国使团自西向东一路长驱直入,没有任何一个赵国关卡敢于横加阻拦,虽然他们想尽办法地恶心秦使,但对方事中无动于衷,仍是顺顺当当地,在赵国军队的护送下来到了河内郡城下。
在此期间,张平又打造出更多渡江装备,足以支撑两万人横渡黄河。但事不随人愿,已经有所准备了的秦军调派了更多人手加强三川郡的守备,并且放弃了再将刘季押送至咸阳的计划,似乎是想以此为诱饵,不断消磨张平的力量。
直至秦使到达河内郡城下,喊出了那句震惊世界的话,秦皇胡亥请求与张平将军重修旧好,愿拜张平为秦国大将军,不受任何人管辖,可尽情统管天下之兵,只求共同联手荡平六国,而后与张平共治天下。
对于张平来说,这番言论只是不可闻的臭屁,他连回应都懒得回应,只怕会平白沾染上了污秽。
但这番话语传入六国之人的耳中就变了味道,自从楚国民间流传出尊张平而轻项氏的话语后,六国人就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楚国左徒起了兴趣。这不打听不要紧,在众人知晓了张平早些年的事迹后,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些事情真的都只是一个如此年轻的人做的?!
甚至就连张平乃是项梁的亲生儿子,他之所以脱离楚国,都是因为项藉妒忌他的才能,从而蛊惑项梁将这个不肯改回项姓的异端排挤出去。
然而很快就有些人将他们关注的焦点转为了,张平竟然能从一个被阉割的内侍突然变成了真正的男人!这是真的能做到的吗!
并且关于张平的事迹越传越离谱,甚至有人说当初项梁之死都是张平一手策划,只为了报复。
虽然张平的形象在不同人口中差异巨大,但无论如何对他的评价都是相对正面的,直到这次秦国使者公开发言。
在此之后,整个世界的舆论一片哗然,不少阴谋论甚嚣尘上,他们坚定地认为张平就是秦国派来,安插在六国之中的内应,只是后来与秦国之间存在较大分歧才选择远遁他乡。而今张平再度归来,一定是与秦国达成了不能对外界诉说的密谋。
虽然大部分人是长了脑子的,毕竟如果张平真的与秦国密谋,那秦国便没有任何理由将他们的密谋内容公之于众。即便是有一日被大众知晓了,那也一定是因为张平公开支持秦国,而非如今将秦国来使拒之门外。
但随着项藉公然站了出来,表示对张平的所作所为持怀疑态度,并直指张平所谓的项梁亲子的身份造假,是张平故意散播的谣言,而其甚是身份即便不是嬴氏皇室私生子,也必定是不知道哪个朝中大人物之子,若不然绝无可能小小年纪便升任秦国如此重要的郎中令一职,毕竟这可是赵高在秦国混了这么多年才到达的官职。
并且项藉举出来了一个极为有力能够证明张平与秦国有染的例子,那便是已经身无寸兵的张平为何离开楚国仅仅不到一年,便又能拉起一支十五万人的队伍。并且统御这支队伍的副将是曾经在秦国中身份地位十分显赫的蒙氏兄弟,若要说这张平与秦国半点没有联系,那真的是傻子才信!
项藉此言一出,整个天下都为之震动,各国大王、各路将军纷纷在心中泛起了嘀咕,不知道内情的他们心中瞬间相信了项藉八分,毕竟项藉可是多次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大英雄,而且张平的所作所为的确令人生疑,毕竟根据探子来报,张平在解救楚国大司马刘季时未取一名秦国士兵的姓名,章邯的兵马一出动他便选择撤退,做戏的嫌疑十分之大!
身在楚国王宫中的熊心焦急万分,他多次与范增商议应该如何帮助张平破局,得到的回应却是,渡过此劫只能靠他自己。
不死心的熊心遣使五国,向他们陈述张平这些年来的所思所想都是为了天下,得来的只有五国君主的耻笑,他们纷纷觉得熊心就是年纪太小了才会被这等奸人所蒙蔽。
而熊心的所作所为落在项藉眼中便是公然挑衅,他忍着怒火上书九封,从劝谏楚王熊心要恪守楚国领袖的本分,到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再到表示对楚国君主已经失望透顶,若是国家再不做出正确的选择,他项藉将反叛出楚国。
在最后一封书信送到熊心桌案前时,熊心依然被项藉的跋扈气地跳脚。熊心的反应与项藉的态度令楚国朝堂上大部分人的心态都发生了改变,失去了制衡的项氏集团在这场舆论战中不断攫取楚国权力,以至于最后群臣公然反对熊心再做这种危害国家利益之事。
熊心气极,不顾范增的阻拦,与朝堂之上公然摔下了自己的王冠,而后宣布三日一次的朝会改为十日一次,有事禀报与令尹范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