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聚华派官僚的诞生(1 / 1)
这次关乎整个喀山政治结构的会议持续了一个星期之久,全国大多数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因此而停摆。
不过会议带来的改变是令人瞠目的。
首先,最为惊世骇俗的变化就是各地世袭贵族与部族长老们全部被调往开天县,每家都被指定,在开天县东面安置一处院落。
来自原莫斯科大公国领地与立陶宛公国的小公爵、侯爵、伯爵还有大帐地区与喀山地区的部落长老及领袖们,带着他们的家属和仆人,合计至少两万人被安置在了开天县东,这里被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县级行政区,名为聚华县。
这样,首都就被分为了两个县,一个是开天县,一个是聚华县,二者合称开天府,成为新的行政单位,也就是在省与县之间的府级行政单位。
虽然失去了自己很多的产业,但贵族们也不敢说什么反对的话,毕竟天军就在开天府守卫,随时随地都可以灭掉这些原来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所谓“贵族”。他们终于知道,自己的身份并不来源于自己或者自己的祖先,而是来自于朝廷。
朝廷自然不会让这些前贵族们等死,但也不会为他们白白的发工资。
在聚华县建立后,伊尔哈木便开展了全国第三次科举,整个官僚系统的瞬间扩大,使得国家对官吏的需求激增,伊尔哈木便降下旨意,聚华县的考生在本次科举中,会给予破格录取的资格。
自此,全国第二大官僚派系诞生,就是贵族出身的聚华派官僚,与保加尔派官僚的务实与狠辣不同,聚华派官僚大多追求浪漫,重礼节,喜欢高雅的东西,二者常常因为办事的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产生矛盾,这也为未来帝国政体常见的党争埋下了伏笔。
全国贵族都被聚拢至聚华县后,本来三千人的天军被增加至五千人。多出的两千人便是为了保卫聚华县。
相比于四十万人口的开天县,两三万人口的聚华县显得十分冷清,每一家都被宽敞的大街隔开。整个聚华县被分为四个区域,北面是原莫斯科贵族,东面是喀山部族,南面是大帐部族与一小部分诺盖部族,西面是原立陶宛贵族
在聚华县里,最小的爵位都是伯爵,至于什么子爵、男爵、骑士,根本没资格被召集进聚华县。
千户万户就更不必说,在这次改革中,百户千户万户已经完全成为了职业名词,所有的原千户百户万户,要么成为了御林军中的士兵,要么就直接被削去了头衔。大家也都知道这祖孙三个都是狠人,所以在部族中没人敢提反对的意见。
倒是那些子爵男爵们,听说子爵男爵的称号被伊尔哈木取消,这些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很是闹了一阵,但当怯薛军到达各地杀了些胆大的子爵男爵后,就再也没人敢对新政策说个不字了。
伊尔哈木放出话来:“要想获得官职与社会地位,那就去考科举!”
子爵男爵,还有没当成怯薛军武士的百户们,只得灰溜溜的跑到县学里去读书。
这也催生了全国的第三种官僚派别,那就是鲜衣派,他们大多是原来的子爵、男爵和百户,少部分也有可能是因为战乱失去田地的地主,或者经商不利散尽家财的商人。
即使是家境落寞,这群人也总是穿着华丽,带着漂亮的刀剑和扇子,到哪里都是一副贵公子的模样,有些人还常常到聚华县去攀亲戚、找朋友,但也没有几家住在聚华县的贵族愿意提携他们。似乎一夜之间这群人就成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害虫。
总之这群人都是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继续在过去的社会地位上有所作为的人。他们在即将面临阶级跌落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阶级,不得不参加科举,以保留自己和自己家族最后的一丝体面。
他们大多工作不够认真,喜好玩乐,常常有贪污或者舞弊的情况出现,是懒政弊政的高发派别。用好听的话来说,他们为未来的喀山帝国贡献了用之不竭的基础点数。
实际上他们也并不是一种有组织的派别,他们只是被归为了这一派,鲜衣派的官僚都极其的自我,热爱自由。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终其一生都没有当官,一辈子都在生员的位置上混饭吃。
在他们的眼中,少常司就是天堂。谁要是能在少常司任职,那么将会受到大多鲜衣派官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