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2(1 / 3)
23年的春节,张海强是一个人在洛州过的。
没结婚的时候,虽然明知道回去会被所有人催婚,但该回去的时候他从没犹豫过。催婚让他无奈,但并不难为情,而如果结了婚却一个人回去,不能带媳妇回老家,那会被所有人看不起的。
在农村,娶城市媳妇是让左邻右舍羡慕的一件事。在农村人固有的思想中,城市女孩鲜有能适应农村条件的,不说别的,仅仅是旱厕这一条,就让很多城市女孩望而却步。如果谁家娶的城市媳妇能心甘情愿的随丈夫回农村过年,即使她不是手脚勤快帮婆婆做饭烧火,在大家眼里也属于通情达理贤惠朴实的好媳妇了。
张海强娶了个城市媳妇,而且跟本地媳妇一样适应农村生活,在村里早就尽人皆知。何况结婚后第一个春节,新媳妇还要跟着走亲串友,接受亲戚的拜年红包,现在冷不丁的一个人回去,媳妇没来,无论怎么解释,都不让人信服。
在所有人的意识里,都觉得如果两口子感情好,女人断不会为了这种事情让老公为难。农村条件差是事实,可就那么几天,忍一忍怎么不能过?她不肯迁就,就说明对老公不重视,这就会让左邻右舍背地里偷着笑话。
张海强不敢跟父母说实话,告诉他们自己离婚了,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房倒屋塌的毁灭性打击。他也编不出合情合理的理由,能让他们接受自己一个人回家过年这样的尴尬事实。
唯一能说得过去的,就是他也不回去,跟家里人说他和景宁两个人去外地旅游了。
就这,在农村人眼里也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你小两口不回家陪父母,自己去外地潇洒快活,这是人做的事情吗?
但除了这个理由,张海强想不出其他借口了。
在电话里听他漫不经心的说过年不回去了,父亲张清久那边忽然没了声音,张海强喂喂的喊了几声,才传来父亲明显带着失望的声音:“你妈还准备了喜糕,打算让你俩去你舅和你姨家拜年的时候捎着去呢。”
在安宁老家,新婚媳妇第一年走亲戚,讲究的人家除了平常的年礼之外,还会用五色粮食做成糕点,分给亲朋好友食用,当地人称为喜糕。意指新成立的家庭四季五谷丰登,生活水平节节高升。
张海强心里难受,但嘴上却说:“现在谁还吃这个?桃酥蛋糕都不稀罕了。可别让我妈费这个劲了,别说我们今年不回去,就是回去了,也不用费劲做这个。”做喜糕费时费力,口味现在看来也只是一般,算不上多么美味。
“这是老规矩,哪能丢?”张清久嘟囔了一句,又问:“你们准备去哪里?”
张海强随口回答:“香港。”景宁去过香港,跟他描述过香港的繁华。
“哦。”张清久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提醒道:“这几天看电视,新闻上说香港那边有什么传染病,你们还是别去了,不安全啊。”
张海强也看到过类似的新闻,什么“非典型性肺炎”正在香港传播,据说是广东人从果子狸身上传染的,也不知道真假。好像这个病的死亡率很高,但他又不是真的打算去香港,只是这么随口一说,哪会当回事?当即说道:“都定好了,没法退了。过完年有空我再回去看你。”
张清久知道再说也改变不了什么,长叹一声,挂了电话。
腊月29正式放假,公司所有人的工资提成和年终奖都发放完毕。张海强跟去年一样,依然是一个整数。罗亚平走之前交代过,公司再艰难,员工的收入必须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员稳定,而人员稳定是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
给父亲汇了五千块钱过节费,张海强去了超市。过节期间超市关门,他得提前准备下这几天必要的生活物资。超市里人山人海,随处可见成双结对的小两口商讨着给各自的父母准备什么过年礼物。张海强心里酸楚,草草的胡乱买了一些,推着车子在结账口排队结账。
临近年关,这是超市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结账的队伍排的很长,张海强无所事事,机械的随着队伍慢慢往前移。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往常这时候自己已经到家,会帮父母置办点年货。二十九是驿马镇大集的日子,作为年前最后一个集,总是人山人海的走都走不动,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要在年底的时候款待一下自己,哪怕是平时最节俭的大爷大妈,这时也会豪爽的买一些平时不舍得买的吃食,不知道今天父母有没有去赶集。姐姐肯定会去赶集的,每年的今天她都会趁着赶集的空儿,到娘家来一趟,送来一些排骨羊肉之类的年礼。
想起姐姐,张海强心里泛起酸楚,自己离家太远,父母家里的很多事情都是姐姐操持,让自己省了不少心。今年不回去,还没给姐姐说一声呢。现在就给她打个电话吧。
他伸手去摸口袋里的手机,空空如也,几个口袋都摸了一遍,也没有。难道被人偷去了?他回头四处看,刚好跟一个年轻人的闪躲目光对上了,张海强指着他大喊一声:“你偷我手机。”年轻人果然扭头就跑。
其实张海强只是下意识的喊了一声,并不确定是不是他偷的。但他这一跑无异于不打自招。张海强顾不上小车里的东西,撒腿就追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