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西魏八柱国(1 / 3)
太昌七年(538年,六月十七,洛阳明光殿。
元善见百无聊赖的坐在天子宝座上,今天的朝议是高隆之的独角戏,就连进献新律的封述也只能旁观他的表演。
高隆之对新律大吹大擂的同时,更是三句不离高澄,不厌其烦地向众人强调大将军高澄在修律过程中起到地指导性作用。
“陛下,既然新律着于太昌年间,臣请遵循旧例,以《太昌律》为名。”
正当所有人以为这场朝议将平澹无奇收场的时候,高隆之一句话犹如平地惊雷,满殿朝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连元善见也是神色诧异。
也怪不得大伙惊讶,有大将军五铢钱的先例在,众人都默认新律又要被称作《大将军律》。
毕竟高澄揽功时的吃相,也确实难看。
当然,不管叫什么名字,都不会改变新律推行全国的结果。
太昌三年(534年,高澄免去封述御史之职,命其钻研律法。
太昌六年(537年,三月十六,封述苦读三年后,经过高澄考校,受命主持编纂新律。
太昌七年(538年,六月,封述献新律12篇共计949条。
这部《太昌律》,高澄酝酿了足足四年,然而宇文泰拜读后对这部律法大为赞许,只花了几天时间,由文法吏按照他的心意,稍作修改,便也成了西魏律令。
西魏天子元宝炬年号大统,因而称为《大统律》。
消息传回关东,高澄愤恼之余,也无可奈何。
科学技术可以保密,但律法你若是藏着掩着,那不成了不教而诛了么,既然是要广为人知,又如何能够遮蔽宇文泰的耳目。
一个有才能、有见识,却又能够放下身段,学习他人长处的对手,着实难缠。
若非两方实力差距过大,只怕高澄真要与宇文泰相爱相杀一辈子,最后靠着年轻,熬死对方。
不过宇文泰也不只有抄袭的本事,去年沙苑大胜,为了酬功,西魏天子元宝炬授予宇文泰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