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1 / 4)
众目睽睽之下,除了李书文还有何人敢做如此回应?
这也是为何李书文跟宫宝森不对付了,他俩同为武学宗师,对于彼此武艺都是惺惺相惜,奈何他们立场相差比他们武学上的纷争更加巨大。
试想一人在朝廷当着大内侍卫统领,另一人在袁大头小站练兵时就去投靠,他们的立场不问可知,说是势同水火都有些轻了。
对于皇帝的态度那更不用说,宫宝森自觉深受皇恩,一介平民百姓靠着武艺超群得到皇家器重,在尽是满人的皇宫成为大内侍卫总管,跟傅仪、金碧辉的父辈相熟。后来哪怕是见证了庚子拳乱,八国入侵都不离不弃,最终忍无可忍也只是辞官归家教拳近二十载,直到张大帅多番延请方才出山。
这番人生经历使得宫宝森哪怕知道傅仪为人不堪妄图复辟也不愿见他身死,此行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拦下废帝让他安生待在津门,平平静静过完一生就好。这是他本身的立场和出身限制了宫宝森的视野。
而李书文说句不好听的话,他巴不得傅仪死在他前头,不光是他本身嫉恶如仇,深恨贵胄高官危害百姓,还跟李书文背景有关。
李书文是沧州人士,沧州自古武术之乡,民间多仗义豪勇之辈,早些年跟清廷打得不可开交。后来承平年岁日久,反而支持朝廷。直到庚子拳乱,沧州武师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抗击外国侵略者,回过头来却惨遭朝廷出卖。其中就有大刀王五这位沧州本地的武学泰斗身死其中,其余各路英雄好汉更是不计其数。
李书文那会儿跟袁大头在山东教习士兵,从此对清廷如视寇仇,因此他对于废帝的态度如此就不问可知了。
只是宫宝森也不曾想到,这位老对头竟然敢于出头第一个赞同文搏杀傅仪,实在是令他一时间失了方寸。
随着李书文的回答,渐渐的又有人赞同。
“可杀。”这次文搏听出了是谁在说话,一个带着绅士帽子穿唐装,两撇八字胡、月亮脸的中年男人行色匆匆,从巷子里骑着自行车赶来,他背后一个青年咧着嘴搂住中年男人的腰,还在挥手跟文搏打招呼呢。
“文大哥!咱们没来晚吧?”
正是陈识和他徒弟耿良辰。
当时擂台边动乱发生,一片狼藉之时陈识带着耿良辰护住身边力所能及之人奋力撤退,回到武馆后陈识见着赵国卉安然无恙放下心来,安顿好家人之后立马从练功房里提出自己珍藏的武器箱,就要出门查探。
耿良辰街头厮混多年,消息比他灵通得多,这时候他不光知道擂台边发生动乱,其他地方也有持枪的歹徒烧杀作乱,力劝陈识不要出去。
他们正在犹豫间,却得到上门的翁师傅求见,得知有人在河里看见一个带钢盔穿夹克拿根铁枪怪模怪样的人。
一听这话,大家就知道是谁了,于是众人急忙赶来,就见着这一幕,陈识顺势叫好赞同。
至于翁师傅,他没自行车,又不刻苦习武,腿脚慢的很,还不知道在哪呢。
陈识如此回答也很正常,他很早就在海外讨生活,见过诸多国家的风光,深知如今华夏积弱跟前朝有着巨大关系,对于废帝本就没什么好感,更何况此人还想再行复辟使国家动荡。
陈识可没忘记当年自己为何远走异国他乡,就是国内军阀攻伐不断,如今方才好了一些这些野心家又要为了一己私欲使百姓受苦,陈识如何能忍?
有着李书文和陈识的声援,逐渐有些人胆子大的也小声支援,听在宫宝森耳朵里就不是助威,而是令他绝望的催命符,眼见事不可为,宫宝森反倒是突然平静了下来。
“文师傅,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我深受他们父辈恩惠,哪怕明知有违众意也不得不逆天而行。你我不妨赌斗一场,以胜负决定他二人去留。”
宫宝森说到这个份上,大家哪怕不能接受也理解他的想法,这个年代,对于前朝抱有同情怀念态度的人大有人在,否则当年傅仪退位也不至于还能在宫里享受荣华富贵,直到冯将军进京才把他们赶出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