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乱局(1 / 4)
“不日英亲王将进京悼祭,着礼部好生办理,不得懈怠。”
“嗻。”
“一应供给从内府调拨,规格就高不就低,不要想着省钱。”
“嗻。”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布木布泰的心情难得像今天这么好。
英亲王阿济格同意按照朝廷的安排,已让大军就地驻守,只带少量的贴身随从进京悼祭多尔衮。
对于大清朝廷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胜利。
“英亲王的心里装着大局,就算以前有些过头的举动,也不宜再深究下去了。”当布木布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礼亲王代善连连表示赞同。
所谓的“过头举动”,说的就是阿济格擅杀朝廷命官,强抢地方府库的事儿。
阿济格的数万大军离开了湖广之后,一路急速北上,沿途之中勒索地方哄抢府库,甚至还直接杀了一个知府,各种参奏的折子铺天盖地朝堂之上无不哗然。
好在英亲王还算知道大局为重的道理,终于同意了只带少量随从进京悼祭,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等于是向以太后为首的帝党人物低头服软了。
虽然阿济格是典型的“摄政王党”,但现在的朝廷绝不会追究他的罪责,反而会大加拉拢,因为太后和皇上太缺少这样的硬实力了。
只要阿济格愿意服从朝廷的调遣,就可以不必再担心野心勃勃的豪格,也不必再忌讳态度晦暗不明的吴三桂。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转变,当然不是因为阿济格有多么“公忠体国”,而是因为实力使然。
朝廷虽然虚弱无力,终究还能凑出些兵马,更有太后的英明,很及时的调动了鳌拜,形成对阿济格的极大牵制,让阿济格深感顾及不敢轻举妄动,不得不向朝廷低头。
只要他不带着大军继续北上,只要他愿意只带少量随从进京,以前的那些个过错都可以既往不咎。
在英亲王进京这个事情上,朝廷格外重视,但却有一点点小小的风波。
因为朝廷已追封摄政王为“义皇帝”,葬礼按照帝王规格举行,这就牵扯到一个礼仪的问题:在外征战多年的阿济格回京之后,到底应该先悼祭多尔衮,还是先拜见顺治小皇帝。
一般情况下,当上一任的老皇帝死去之后,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原则,新皇帝会马上继承大统。
外藩和外官们则需要先来拜见新皇帝,然后才能去祭拜老皇帝。
但顺治皇帝已经继位好几年了,还要不要先来拜见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