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艮岳中的赵佶(1 / 4)
大宋是一个奇葩的王朝。
它的富庶,就连李隆基的盛唐也望尘莫及。它的软弱,同样也不让后面的满清独领风骚。
而大宋历代的皇帝,不管是真心还是假装,他们确实都表现出了虚心纳谏的姿态。
包拯把口水喷了仁宗皇帝一脸,仁宗皇帝也只是一笑了之。
若是放在大明洪武爷当政时期,包拯早被叉出去喂狗了。若是放在大清,包拯很有可能会被家灭九族。
但在大宋,你只要行得正做得直,尽管放心大胆地向皇帝开炮。
有人认为这是文人对宋朝的美化和虚饰,事实还真的不是这样。因为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足以证实宋朝的皇帝权力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制衡。
就是北宋的皇宫。
北宋之富,为历朝之冠,但是北宋的皇宫,同样也是历代王朝中规模最小的,建筑最寒酸的。
因为北宋的皇宫,本是后梁太祖朱温利用节度使衙门改建而成的。当时兵荒马乱,财力枯竭,朱温无力大兴土木,所以就随便收拾了一下节度使衙门,雕龙画凤后,就算皇宫了。
后梁败后,则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一连串的割据政权都是诞生于兵荒马乱之中,政权风雨漂摇。所以就算再爱享受的皇帝,也没有机会扩建皇宫。
等到北宋开国,高梁河车神赵光义登基为帝后,因为天下太平,财力也充足了,赵光义就打起了扩建皇宫的算盘。
但是在群臣一顿疯狂的口水输出下,最终赵光义打消了这个算盘。
到了真宗皇帝当政时,同样也想扩建皇宫。
但在群臣的反对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到了仁宗皇帝时,当然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大兴土木根本不是仁宗皇帝的风格。
但从拗相公王安石变法开始,一群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新党上台后,他们开始揣摩皇帝的心意,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
这样的做法,如果遇见一位英明的皇帝,比如宋神宗,当然无可厚非。毕竟宋神宗所思所想,皆是富国强兵,一统四海。
所以当时的新党,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但若是遇见了一位昏庸的皇帝,朝政之糜烂荒唐,自然就不问可知。
比如赵佶登基后,以蔡京为首的新党知道赵佶声色犬马无所不爱,好大喜功,所以就刻意投其所好,搞出了花石纲西域括田所等天怒人怨的机构,最终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王安石是个正人君子,他的变法初衷也是好的,但是却造成了极坏的后果。至少在清末之前,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北宋实亡于王安石。并不是王安石本人有什么大错,而是他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毁掉了政斗的底限,最终形成了反向淘汰,小人上位,君子入狱。
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仁宗时期,包拯敢冲着仁宗皇帝喷口水。到了宋神宗时期,苏轼因为写了一首诗就差点死在乌台。到了徽宗时期,满朝全是拍马有术治国无方的小人。
这些小人,不要说冲着徽宗喷口水,他们恨不得帮徽宗舔痔疮。
徽宗想干什么,他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眼中只有君王,却无天下百姓。这样的人,与其说是朝廷大臣,不如说是皇帝忠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