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骑术(2 / 2)
车夫停好马车,拿了一把杌子(上下马车用的马凳,小凳称为杌放好,听到读书声,恭维道:
“不愧是张公子所著的经典,哪怕是小人这样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听了也感觉朗朗上口呢!这就是书里说的脍炙人口吧!”
“谬赞了,你知道这本书?郑家果然是耕读传家,书香门第啊!”
张泽当然知道这是自己写的《声律启蒙》,前年自己老师还用和它一起写的《三字经》换了个“岳麓书院”的牌匾,现在还在书院里面供着呢。
想什么呢,官家亲笔,怎么会挂在外面风吹日晒。
张泽还知道这诵的是《声律启蒙—精选版》,毕竟声律启蒙总共分为上下两卷,一共三十个韵,每韵有三则,总共九十则。
全文有827多个字,2118个单字,张泽当时嫌太多了,于是偷懒,每韵取头则两三句,弄了个简略版,美名其曰精选。
当然后来去了东京,开了书坊,张泽又弄了完整版,上下两卷,一卷两贯至十贯不等,约现金一千多至五千多一本。
精选版便宜些,一贯钱一本。
张泽吃惊的是,一个赶车的车夫竟然读过自己的书,郑家真是富啊!
后世有个误区,以为那些青楼名伎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其实大错特错。那些名伎虽然懂诗词,擅绘画,甚至书法也颇为出色,但会作词作曲和真正饱读诗书的文人之间,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如同现代的明星一样,书法、画技、诗词这些,就和现代的舞蹈、音乐一样,是能轻松看出好坏的,而且门槛低,入门易,可速成。
这些是“外功”,属于人前显圣的那种。你要是修“内功”,读什么经史子集、圣贤文章,那就如同现代明星学什么中国古代文学,有用吗?有用。没用吗?真没用!
两者之间的花费就能看出一二,几本书贴画册和诗词集能花多少钱?真正有用的圣贤文章呢?价格相差百倍。而且还是消耗品,和字帖这种一本吃十年的东西不一样。
谢过车夫,张泽提溜着一大盒的西瓜子,刚进门,就看到傅子方坐在那儿摇头晃脑的诵着书,里面些,孙三娘一边抹泪一边拉着赵盼儿的手说些什么。
赵盼儿则环搂着孙三娘安慰她,旁边的宋姐姐作陪,给两人端茶倒水免得口渴,最里侧则露出两个脑袋在那儿偷听。
豁!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