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从细节引发的重要线索(1 / 3)
只是拓钦仍有一点不解。
假设凶手试验出了药材和乌头碱的最佳配比,令炙羊肉通过了烹调前的银针检验,他又是通过什么方法下毒的呢?
因为供主帅食用的炙羊肉和其他原材料一样摆放在明面上,凶手即使身为伙房之人也不会有随意取用的时机,更别说是拿来试验了。
此人用来加以试验毒性的炙羊肉,一定不是原本进献给主帅的那一块。
那混合了药材中和毒性的乌头碱又没有长脚,总不会自己跑到专供主帅食用的炙羊肉上吧?
但炙羊肉里分明又带有乌头碱的毒素。
凶手到底是怎么实现下毒的?
毒和炙羊肉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搭建的?
但霎时间,却有一个更重要的疑点显露出来。
正如医师辽因方才所说,毒素内除了乌头碱,还有一味,且量不在小,那就是钩吻。
可他所有的推断只是建立在炙羊肉带有乌头碱毒性上,完全抛却了钩吻存在的情况。
若是考虑钩吻,沿用刚才的思路,还是无法解释凶手是如何把毒下到炙羊肉上的。
从费尽心思取毒到暗中适配最佳用量直至完美下毒的这一闭环,仍是有漏洞。
炙羊肉,究竟缘何会从无毒到沾染毒性呢?
想到“沾染”,拓钦一激灵,闭塞禁锢的思路一下得到了释放。
对啊,谁说毒只能下到炙羊肉里的?
如果炙羊肉本身就无毒,银针检验自是能安然渡过,根本无需研究什么药材和毒物的最佳配比。
他先前所想这一通,根本是走了弯路。
凶手为保万无一失,最好的做法其实不是先在炙羊肉里下毒,然后费尽周折地掩盖其毒性,而是把毒下到能够沾染到羊肉之处,例如蒸煮的锅或是盛放器皿上。
细细想来,当日主帅进食的时间是在午后接近傍晚时分,在他用膳后伙房已是结束一日的工作,锅也会被清洗,不会留下证据。
如果毒在盛放器皿上,当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炙羊肉上,也就没有人会去追究调查菜碟,当主帅中毒案查不到眉目,不了了之,真相也就随之石沉大海。
只是,无论是通过锅,还是盛放器皿,毒素早就渗进了炙羊肉里,一时间难以分辨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导到炙羊肉上的,还是从炙羊肉里浸染到其他地方的,仅凭这点蛛丝马迹似乎还是锁定不了凶手的身份。
拓钦又想,如果他是凶手的话,必不会舍近求远,把下毒这件简单的事复杂化,大概率会选择第二种,把毒下在载体上,对毒的分量没有特别要求,既能稳妥地避过银针检验,又方便处理作案痕迹。
思及这里,他忽然觉得以此为突破口,未必不能追查到真凶的线索。
如他预测的,凶手因为做贼心虚,在下毒得手后一定会着急清理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