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诱骗(1 / 4)
因此,这些部队的生死,国府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当时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金陵保卫战上边。
所以,这些部队在快要抵达金陵的时候,就被日本人包围了。
据说在朝香宫听取报告之后,他的指挥部就发布了一系列盖有他私人印章的命令,并标有‘机密,阅毕销毁’的字样,而这些命令,便是‘处决所有俘虏’。
哪怕到未来,这些命令也无法确定是否是朝香宫本人下达,毕竟所有的命令都已经销毁。
这次屠杀战俘,也为日后金陵大屠杀埋下伏笔。
而在日军进入金陵后,消灭所有中国战俘的命令,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文件上,而是由上至下,传达到每一位下层军官。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第66师团接到命令:
师团战斗通讯员2点接到师团司令部命令:奉本旅指挥部命令,所有战俘必须全部处死。处决方法:将战俘分为12人一组,分别枪决。
下午三点,各连队指挥官召开会议,就如何处决战俘问题交换意见。经讨论决定,把战俘平均分配给各个连队,以50人为一组,从关押地带出去处决,并对每个连队的处决地点进行标注,甚至处决时间都有详细标注。
这份命令包含一种残忍的逻辑。
日军无法向战俘提供足够的食物,所以必须消灭他们,杀掉战俘不仅可以解决粮食问题,而且消除了报复的可能性,毕竟,只有死去的敌人,才不会组织游击队,对他们的部队进行打击报复。
然而,执行命令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12月13日拂晓,当日军突破金陵城之后,他们进入的是一座人数远超过自身军队人数的城市。
金陵城内大约有50万平民以及9万多中国军人,受困于金陵,相比之下,进攻金陵的日军士兵只有5万人。
用5万人杀光大约60万人,也就意味着,每个日本士兵要屠杀12名中国人。
在当时,处置一千、五千或是一万名俘虏,别说是处置,即便是解除他们的武装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更别提面对的金陵城有六十万人。
所以,在如何解除这些中国军人的武装上,日军下足功夫,他们依靠欺骗政策处置俘虏,甚至制定了详细的步骤。
这种大规模屠杀战略,先向中国人假意许诺,只要停止抵抗,就可以得到公正的待遇,哄骗他们向日本占领军投降,然后把这些哄骗的中国军人按照100-200人分组,最后将他们诱拐到金陵近郊附近的不同地方杀害。
中岛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可能实现,因为从当时淞沪会战的情况来看,中国人是存在血性的,甚至有向死而生的精神,他们落后,愚昧,贫穷,人口基数庞大,但面对着他们的重机枪,这些愚昧、落后的中国人却听着胸膛,迎着枪林弹雨向前冲锋。
他只希望,大部分战俘会犹豫进一步抵抗无望而失去信心,到不信任日本的哄骗政策,能够欺骗到中国人,从而服从日本人的任何指挥。
然而,真当日本人开始实行欺骗政策的时候,日本人惊讶的发现,中国人竟然只是进行了零星的抵抗,事实上,这些抵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