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大战略(2 / 3)
对内,自己在建州退兵后便马不停蹄的开源节流,开源方面清查新征盐、酒、茶税,节流则是分摊辽饷、清理宗藩。
这些都很好,但都受困于具体事务,忽略了大明现在面临的战略形势,更重要的是,无法扭转大明当前的被动。
有人觉得,只要慢慢种田,养出一支足以正面碾压建州的军队,就能无往而不利。
实际上,在万历晚期,明朝各边镇的总体兵力仍然是强于建州和蒙古察哈尔部的,但是大明没有作战的主动权,反而是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清河,林丹汗一度攻破广宁。
等到大明集结部队前去的时候,要么对方早已撤走,要么便是萨尔浒之战、辽阳之战的惨败。
因此,崇祯必须要选择一个方向,能让大明摆脱现在的被动,这才是最关键的。
只有确定了接下来的战略方向,才能动员全国之力,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而不是像没头苍蝇一般,被建奴、林丹汗、陕北流贼四处调动,疲于奔命。
崇祯首先望向了西南方向。
此时的奢安之乱已经将要平定,自己要不要调兵遣将,先平定西南这片大后方,然后抽调川地秦良玉的白杆兵,增援辽东战局。
崇祯沉思片刻,还是摇了摇头。
首先,西南除了四川,都是石灰岩山地,而且同北方的交通极为不便。
即使能很快平定西南,在财政收入上也不可能有巨大收益。
其次,明朝时期西南地区的水很深。
在崇祯之前的模拟里,在奢安之乱完全平定后,云南的土司又将发生叛乱。
这一次的叛乱,崇祯屡次重开时都还没有平定。
因此,与其抽调川地的白杆兵,还不如把他们留在西南镇压十万大山。
崇祯又望向西北方向,何不毕其功于一役,将流贼彻底扫清,百姓安居乐业。
这样腾出西北剿匪的经费和军力,可以全力集中于辽西、登莱,那么袁崇焕之前所提的三方合围(实际历史上是熊庭弼提的,也有实现的可能。
崇祯看向西北,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因为西北不仅有民变,还有林丹汗的察哈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