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三件事整顿吏治(1 / 2)
崇祯来到吏部的文选司,身边跟着王永光和毕自严。
带王永光是因为他毕竟是吏部老领导,虽然入阁之后没有代理吏部,实质上被崇祯架空,但还是有点余威在。
带毕自严,则是为了把之前商议的酒业共营、茶叶供销制度推行下去。
虽然户部早已把具体任务布置下去,但是在现在刚刚收到政令的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官员眼里,这玩意还是一纸空文,并不会太上心。
说白了,总得让这些文官看到,卖力推进这些政策,对自己的仕途和切身利益有什么好处。
崇祯大马金刀坐在主位,身前站立的则是局促不安的文选司郎中,和他手下的主事、书吏。
虽然文选司郎中被称为天下第一五品官,几乎掌控了全国中低品地方官的调动,平日里也是眼皮朝天,走路不看道的豪横人物。
但是这毕竟是面圣,对于他来说,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机会了。
“户部所推行的酒业合营、茶叶供销制度,你可看到了?”
文选司郎中连忙答道,“臣已认真研读,真是字字珠玑,学究天人,令臣痛哭流涕,大有收获!”
崇祯摆手,“朕的马屁就不用拍了。我来这你,是要让你办三件事。”
文选司郎中连忙做恭敬听讲姿态。
“第一件,就是四川、南直隶、北直隶、河南、湖广等几个或是酿酒名乡,或是盛产茶叶的地方,未来五年内,五品及以下官员的升迁转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律以酒、茶岁入为标杆排序先后!”
王永光沉吟片刻,还是劝谏道,“陛下英明神武,雷厉风行,实在是我大明之鸿福啊!“
“不过,臣有些担心,些许无知村夫可能会攻击朝廷做得太过着急,甚至有人会挑起争议,说朝廷这是在与民争利。”
崇祯摇头“朕可等不了他们温吞水,明年收上来的本色银和米麦,能有一千万两就不错了,而光是辽镇,就要花五百万两。”
“西北赈灾平叛,直隶练兵,修补城墙,哪一件事不是急事,哪一件不需要银子?”
“他们多收上一点银子,朝廷就能多做几件事,多救活几个灾民。朕当然要以增加岁入为先。”
“再说这与民争利,户部的公文写得明明白白,无论是合营制度还是供销制度,全无强迫,完全是合作共赢。”
“各级地方官守土有责,应当严明风评,平日里便对州府、县城里的生员、乡宦讲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如果有人硬要生事,那也该让他们明白大明律可不是摆设。”
“如果不能做到,那也不要指望自己有什么前途了。”
文选司郎中点头称是,连忙记下。
“第二件事,就是未来各地方官,原则上必须在各地区间轮换。在江南、湖广、河南、四川这些地方任职超过十年的官员,要么去西北和辽东,要么就去西南。”
“朕不管他们有多大的背景。在吏部,只有朕的规矩才是规矩。想要安逸,就不要前途,想要前途,就不要想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