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捉襟见肘(1 / 3)
大殿之内,空气流动一下就滞涩起来。
两百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搁到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虚弱的大明就是拿不出来。
还是王承恩首先打破了沉默,“这个亏空不谈了,纶扉理国重臣,总得给皇上拿一个章程吧。”
被点名的成基命无奈苦笑,如果自己有章程,早就迫不及待的端出来了。
王承恩得理不饶人,继续唾沫星子四溅得说道。
“再说这去年一年,皇上为了国家受了多少苦?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奏折,寒风阵阵还去京畿巡视。结果呢?国库空虚,还让皇上垫了两百万两银子进去。”
“咱家可不管你这么许多,再苦不能苦了皇上。今年的岁入,怎么说也得把欠皇上的两百万两银子还回去。”
成基命连忙应和,“王大家此言甚是,皇上去年让太仆寺屡屡减少宴请,缩减宫中用度。科道官都大为感动,纷纷上表称赞君父有尧舜之象。”
成基命有所不知的是,科道官上表很多都不是出自真心,而是温体仁的手腕。
“这可不仅是克扣宫中用度的问题。”王承恩哼了一声,“我大明体制,太仓既要供给禁中,也要给在野不在野的武弁发放工资。”
“今年万一再次用兵,结果太仓内库拿不出银子,那帮粗人闹将起来,谁能兜得住?”
王承恩这么说,倒也切中要害。
内帑本就有赏赐武官之用途,历史上无论是送袁崇焕赴任,还是责令孙传庭练兵,崇祯都是从内库出了十万两银子。
崇祯不自觉地点了点头,即使他自身对这些身外之物并不重视,也是想要手里多留一些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崇祯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一点头,在群臣眼中就是定下调了。
接下来的议程,就是为皇上留足两百万两,群臣来商议剩下的八百万两怎么分配。
国家大事,唯祀与戎。军国大事肯定要预留经费,因此辽饷、应昌军饷,西北边饷一定是无法切掉的。
这样就是六百万两支出。
剩余的二百万两预算,就。
礼部操办国家抡才大典,属于重中之重。
这钱说什么都省不得,至少要支出三十万两。
向林丹汗买马,关系西北安定,也需要五万两银子。
户部承担西北赈灾,外加安置流民费用,开销甚大,需要一百二十五万两银子。
西北安置流民虽然现在开销甚巨,但是长远看,等到流民慢慢重新安定下来,就可以省出西北的军费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