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奉诏整军(3 / 5)
先找熟悉的侍卫司将领入手,挑选一军之中精壮干练之人,充入新的殿前司诸军里。
步骑十二军,朱秀和赵匡胤各自负责一半的兵额补充。
本着手快有手慢无的道理,朱秀直接住进侍卫司几处军营,连续一个多月不回家,率领麾下将校大规模抢人。
但凡侍卫司健儿,稍微慢一点,那就有可能落入对方口袋里。
在关系熟络方面,朱秀吃了大亏,赵匡胤和赵弘殷父子俩共同出面,拉拢了不少侍卫司将领,优先把所辖的优秀兵员抢了过去。
朱秀也不甘示弱,发急信到亳州给李重进,请他代为介绍,给几个侍卫司的高级将领写信,请他们支持朱秀工作。
李重进是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军改之前,他可是禁军第一人。
这家伙豪气爽快,在侍卫司朋友部下多,面子也大,有了他帮忙,朱秀才勉强捞得一杯羹,没让自己管辖的几个军空空如也。
第三方面,就是遵照柴荣旨意,募选天下藩镇健儿,充入禁军。
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直接敲断节镇势力的脊梁骨。
把天下藩镇最精锐的兵将统统抽调走,往后,地方健儿也是优先补充入禁军,藩镇就算有异心,也没那份实力。
按照历史轨迹,百年之后,这一政策就会成为大宋王朝一项极其沉重的负担。
一方面兵额百万,每年要花费无数钱粮养兵。
另一方面,百万兵额里又有大部分是吃空饷,往北方边境一摆,打不过契丹人、西夏人。
所谓百万禁军,只是个笑话。
真正能打仗的,竟然是一些地方募集来的厢军。
一项政策施行久之后,如果不及时调整,一定会出现大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显德元年禁军大改之际,这项政策的确为大周禁军带来数十万勇健之士。
这就是集天下藩镇而充禁军,强干弱枝之法。
最后一个方面,则是为新征调的各军遴选都校,设置各级武官。
本着举贤不避亲的原则,朱秀直接把虎翼军从侍卫司剥离开,充入殿前司步军,潘美照旧担任虎翼军都指挥使。
曹彬升任骑军拱圣军都指挥使,朱武任步军神勇军左厢军第一指挥指挥使,毕镇海担任步军广勇军左厢都指挥使。
神勇军指挥使是高怀德,朱秀亲自去请,一番劝导之后才把他说动。
赵匡胤也相中高怀德,去晚一步,气得牙痒痒。
原本朱秀怕别人说自己任人唯亲,哪知听了赵大的所作所为,才知道自己还是太胆小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