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变色龙(2 / 6)
依照法律规定,顷出刍两石,稿三石。
律法上称为刍赋与稿赋。
在扣掉每年十月那次缴纳的刍稾后,每顷土地还得负担刍一石、稿两石。
所谓刍稾,指的其实是干草与秸秆。
这在封建时代,是骑兵作战的必须物资,类似于石油,属于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军队进行军事活动的必需品。
只是,在实际上来说,真正需要缴纳刍稾的,也就是每年十月那一次。
剩下的,百姓可以选择交钱或者用其他物资替代。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律法规定,地方县一级政府,可以选择在每年的任意时候征收这部分刍稾,作为自己的办公费用或者用来修葺衙门、城市、道路。
用屁股想都能知道,地方官肯定会与豪强勾结起来,利用这个规定来鱼肉百姓。
每年秋收之后,地方官肯定不会征收刍稾。从而逼迫农民不得不贱卖自己辛辛苦苦收割的刍稾,而等到冬季或者春耕之时,刍稾价格高企,要命的税吏就来了!
不止如此,地方官和豪强们,还有一套与之配合的组合拳。
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的逼迫农民去借高利贷。
高利贷这种东西,只要沾上,基本上一个家庭就彻底毁了。
所以,有文人忧心忡忡的言道: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攘草耙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稿刍,乡部私求,不可胜数。汉书。贡禹传
然而……
这是关东的套路,至少也是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治下的地方才有这样的套路。
南陵的情况特殊。
几十年来,都没有听说过,有那个不开眼的敢在南陵县玩这种套路。
“你如此跳出来,就不怕捅了篓子,吃不了兜着走吗?”张越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为那个男人的愚蠢感到有些好笑。
后世只要有些历史功底的人都知道,西汉关中有一个叫三辅的机构。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也都是认为,整个关中,都应该是这三辅衙门的管辖范围。
但,有着张毅记忆的张越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