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捐献宝物(2 / 2)
吴悦给几个朋友打了电话,让他们帮忙联系文物部门的人,说是要捐一个青铜器。
一切都安排妥当,第二天县文物部门就派人来实地验证。经过他们反复鉴别,初步确定这件青铜器是真品。吴悦和董天成互相看了一眼,微微摇摇头。如果他们敢说这件东西是假的,那只能说明他们的文物坚定专家是假的。
县文物部门的人给青铜器拍了照,说是要报给上级部门。这件青铜器,最起码需要市级文物部门核验,然后再上报。因为是青铜器,属于国器,经文物部鉴定完后,有可能会进入国家博物馆。
说完这些话,他们以为这几个农村人一定会显出一副感激之情,对他们感激涕零。没想到,三个人只是略微的点点头,没想显出太多的兴奋。
几个人显得有些尴尬,吴悦感激气氛不太对劲,忙说道:“几位同志辛苦了。这件东西呢,是我舅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偶然挖到的。他知道这地下的东西,都是国家的。所以才联系了你们,至于将来放在什么地方,我们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如果真的能像您说的那样,将来会进入国家博物馆,那真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这个小山村的荣幸。”
几句客套话,化解了尴尬的氛围。有点像领导的人说:“对,你们的觉悟很高,如果都像你们这样,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哪能都跑到国外去呀。”言外之意,让三个人不要见钱眼开,如果真的跑到国外,那就构成犯罪了。
一个星期之内,市里的、省里的文物部门前前后后来了好几拨。经过他们的反复鉴别,确定,这件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的文物。他们将举行一个小型的仪式,将这件青铜器移交给省博物馆。
移交仪式在县文化馆举行,吴悦特地将田光夺请来。私下里告诉他之前发现绢帛的事情,现在要将青铜器捐给国家。田光夺表示理解,那么多年,他只是将青铜器埋在地窖里,没有发现它的秘密。现在吴悦的做法很对,文物捐给国家,秘密自己开发,合情合理。
在县文化馆,简单的移交仪式过后,办理了相关手续,省文物部门收走青铜器,给孟大壮颁发了一张证书。一切结束后,几个人返回孟大壮家里。田光夺还是第一次来到上寺村,这里是他先祖一直居住的地方。老人激动的流下眼泪,孟大壮要将捐献文物的证书送给他,田光夺没有收。
“老哥呀,这个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用。最主要的是,你我,怎么去除掉身上的符咒才是大事。”田光夺淡淡地说。
“对对,你说的是。捐青铜器,就是为了能更好的破解绢帛上的秘密。你就不要走了,陪着我见证破解千年的谜题。毕竟你的家族守候了一千多年,你应该亲眼看看。”孟大壮拍着田光夺的手背说道。
田光夺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他确实应该见证。
接下来,便是请人打开绢帛。孟大壮联系了一个朋友,将他请到家里,说祖上传下来的绢帛,因为年久,粘连在一起,请他帮帮忙看能否打开。
孟大壮的这位朋友姓韩,圈里人都叫他韩一扫。所谓的圈,就是地下古董圈。所有见不得光的物件儿,只要有瑕疵,都会经过韩一扫的手。经过他的一扫,瓷器修复如初,古画看不出半点缺损。
韩一扫技术好,手段高,但有一条原则,从来不做假货,只修复古物。
孟大壮捐献青铜器,在广灵县城,甚至整个平城市,都闹得沸沸扬扬。韩一扫当然知道,移交那天,他也去看了。没想到孟大壮这老小子悄没声息的,居然收藏了一件青铜器。只可惜,自己没事先搭手看一眼。
青铜器这种东西,很少能见到真货。韩一扫感觉非常遗憾,但孟大壮能捐出青铜器,估计手里还有好货。谁都知道,他年轻的时候,和村里人进入过一个大墓。结果死了五个人,只有他一个人逃出来。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的不知道,如今他给国家献宝,看来,当年的事情要重见天日了。
当孟大壮找到他,说是要请他帮忙开一件绢帛,他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当绢帛放在韩一扫面前时,他微微有些吃惊。以他的眼力,这绝不是一件普通之物。年代之久远,已经是他所见过的最老的物件儿了。
看到韩一扫迟迟没有动手,孟大壮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哦,没有。你这件东西不赖,往少了说,”韩一扫伸出四个手指,“四千年有吧。”
孟大壮不置可否,“开始吧,东西肯定是老的。至于多少年,你说多少就多少。”
“你个老东西,请我帮忙,还跟我耍滑。放心吧,我不会说出去的。”说着,韩一扫打开工具包,里面排出一溜小巧玲珑的工具,小镊子、小刷子、小刀子、小叉子、小铲子,各种绒布,各种颜料,还有一些化学制剂。
韩一扫开始专心致志的剥离粘连在一起的绢帛,孟大壮、田光夺、吴悦、董天成在后面看着,心情无比的紧张。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打开,打开后,绢帛里会出现什么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