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历史题材的改革文学(3 / 4)
身在国文社,背靠的是国字号的牌子,社里有《当代》、《人民文学》这种每期行销上百万册的一线杂志,哪怕是偏向纪实、史料性质的刊物《新文学史料》每期都可以卖到六位数。
所以大家震惊归震惊,但是对于即将要下发的文件是没有切肤之痛的。
心中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惋惜。
卫君怡的讲话进行到了后半段,提到了《当代》编辑部之前拿到社里编前会的那部《便衣警察》。
“现在改革文学的内容正在逐步横向发展,发展出不同的分支,《新星》的发表为改革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支,那就是官场小说。
近一年我也看到了一些涉及到反腐、刑侦内容的小说,应该说这些都是改革文学的变种,他们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支撑文学持久走下去的重要分支。
就比如《当代》之前拿出来的《便衣警察》,为民当时给出的审稿意见是:通俗性很强,但文学性不足,所以放到了长篇小说精选丛书里。
这部小说就很符合现在改革文学的发展方向……”
被领导当成三好学生表扬了一番,《当代》算是在社里的各个编辑室面前出了个风头。
开完会之后回到编辑部,大家围住了林为民。
他们最关心的当然是,林为民为什么会未卜先知,居然开会之前那么多天就开始布置丛书的事。
林为民一脸懵逼,我他么哪儿知道啊!
他是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而今天的会议,他只能归结为是对于文坛大势的把握。
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像卫老太太这样的才算是高瞻远瞩吧?
林为民心中不禁升出几分敬佩之情。
会后的编辑部讨论的很热烈,今天的会议主题谈到的不光是改革文学的问题,更多的是对未来发稿方向和路线的探讨。
改革文学之所以受到重视,很大程度上跟大时代的背景有关。
除了改革文学之外,更值得重视的如何能将小说的艺术性和可看性融合。
蒙伟宰回到编辑部后,林为民向他传达了一下今天会议的精神,他沉吟很长时间。
“改革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类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类型的不断庞杂是不争的事实,看来以后是有必要对这个方向进行重点倾斜的。”
林为民却蹙眉道:“要是作品足够优秀,谁不愿意登呢?可事实是,很多投稿的作品题材老旧、情节流于俗套、人物扁平,真的撑不起‘改革文学’这个大帽子。”
“唉,这倒是个问题。改革、改革,没想到把自己给改革了。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好像什么都可以往这里装。”蒙伟宰叹道。
林为民道:“这倒是。你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其实就是官场小说,也可以算作是改革文学的一个变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