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拉扯(上)(1 / 3)
“清蒸龙斑、蒜蓉粉丝扇贝、干蒸龙虾薄片配鹅肝……”
酒店的服务员提着外卖食盒进来,将一道道最多三分钟前才出锅的热菜,逐一摆放到梁鑫他们面前的餐桌上。掀开覆盖在菜品上的保鲜膜,露出盘中的菜肴,每道菜的不论色泽还是气味,都和三分钟前从酒店里送出来时,保持得几乎一模一样。
为了避免影响菜的口感,这群负责送货的员工们从酒店接到步光鞋业订单的那一刻起,就从头到尾地一直守在灶台前等着掌勺师傅收工。每道菜装盘后立马飞奔带出店,然后坐酒店的特快配送专车,从距离步光鞋业三百米开外的店门口,直奔此地而来。
每次配送,最多只带三道菜,只为防止放在保温食盒里的菜,气味会互相走窜。
哪怕只是短短不到三分钟,也绝不允许。
这就是陈光建为什么敢于指定这家厂区边上的小酒店,来承接他每年最多五六次的所有重要宴请,因为这家酒店的管理和服务,确实有独到之处。
而反过来讲,也得亏是这家店的整体业务素质够高够硬,办事从未有过纰漏。
不然以陈光建的脾气,哪天要是在招待贵宾时因为吃饭的这点小事情而出了岔子,他可是真的有胆子,亲自带人去隔壁酒店,砸了人家的招牌……
而隔壁酒店的老板,自然对此也心知肚明。
——按说遇上像老陈这样性情恶劣的客户,酒店本该明哲保身,直接婉拒惠顾才对。
可婉拒更不行,因为也会被砸。
加上老陈给得实在太多,那家酒店的老板,也就只能含泪把钱给赚了……
“像这样精致的线下服务,做互联网就强烈不建议去搞。我们最终要做的东西,还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结果和标准化的评价……”
梁鑫吃着精致的菜,在酒店送货服务员略显好奇的目光中侃侃而谈。
哪怕他其实并不想说太多,可问题是陈光建并不愿意放不过他。
在跟项友义滔滔不绝了一番梁鑫的那套“滚雪球—垄断—割韭菜”的互联网拓荒终极战略思路体系后,陈光建紧跟着就故意引导项友义,对其中的一些操作细节提出了疑问。
对做生意的人来说,这差不多就属于当面打听商业机密的性质了。
而项友义也相当配合陈老板,在得到陈老板的默许后,问梁鑫的每个问题,都问得相当刁钻和深入。陈光建见项友义上道了,便干脆退了出来,变回吃瓜群众。
让项友义和梁鑫直接面对面碰。
好在梁鑫的实际功力,也完全不输三流大学的文科教授,和项友义鬼扯起来,完全足以半斤拼八两,甚至隐隐还有两分能拿捏住对方的余力。尤其当喝了点酒后,那劲儿一上来,简直是话越多越正确,越正确越空虚,越空虚越无敌……
总而言之,要商业机密没有,要理论废话,要多少筐给多少筐。
“……形成收割条件和收割环境后,随后需要考虑的,就是收割效率和收割成本。
效率要提,怎么提?就是不能搞太多的个性化服务,服务流程一定要精简,但服务质量,只需要维持在用户可接受的最低平均线上即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次数的服务,点对面的服务才能充分落实下去。
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前期持续投入的成本,也从根源上降下来。
像这样的服务,从酒店到用户家里,得派多少个服务员?多少辆车?每辆车每天为此付出的油耗是多少?还有其他损耗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