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去金钱化”的理论(1 / 1)
伊姗说:“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把金钱作为衡量东西价值的标准,甚至于一个人都可以被‘金钱化’,最典型的就是奴隶制。”
卫鑫说:“在以前我初中时期的教科书上有说,可怕的是人被当成牲口一样买卖。”
伊姗说:“后来人类认识到,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所以就有了人权运动,国家也变成民主国家,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卫鑫说:“民主国家内部还是存在许多不平等情况,贫富差距巨大。”
伊姗说:“是的。所以‘去金钱化’理论被提出来,假设社会的所有东西不要用金钱去衡量。”
卫鑫说:“这样可行吗?”
伊姗说:“把物资分成几种,一种是生活必须物资,一种是‘动力物资’。”
卫鑫说:“生活必需物资就是平常说的衣食住行,那么‘动力物资’是什么呢?”
伊姗说:“非必须物资就是一种‘动力物资’,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得。比如‘m飞舟’。”
卫鑫说:“这点我深有体会,当时我有了自己公寓之后我的理想就是乘坐‘m飞舟’。”
伊姗说:“生活物资人人享有,不需要金钱来衡量,人类要有更高级的文明,没有生活物资保障怎么行?‘去金钱化’打破了对生活物资明码标价的做法。假设有什么生活物资缺乏,物资中心马上调集人力、物力优先保障。”
卫鑫说:“生活必需物资和‘动力物资’有什么关联吗?”
伊姗说:“先让衣食住行有保障,人们自然有了更高的需求。比如需要被人认可,需要成就感,需要被关爱。这些更高级的需求产生出社会发展的‘内驱动’。”
卫鑫说:“俗话说得好,‘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有许多艺术家在成名之前,食不果腹,穷困潦倒,如果有现在这社会条件,他们的艺术之路一定能更加辉煌!”
伊姗说:“是啊,一个富足的时代下,艺术家更容易取得辉煌,发明创造也是这样,有物资保障以后,人的创造性才会发挥出来。”
卫鑫说:“我想看看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
伊姗说:“好啊,我们明天带孩子们一起去美好事物信息交流中心。”
欲知美好事物信息交流中心趣事,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