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回 杨家添人矛盾生 孟姜哭夫倒长城(1 / 2)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这句话就在杨财主身上,无声无息的起了大作用,他心想这件事或许就是真的,如果真要像人们所议论的,那我杨财主可就丢大人了!他想来想去虽然很生气,但也没有什么办法。结果一气之下,便热血上升,全身冒汗,就只恨得咬牙切齿,光觉得胸闷和心胶疼,随后便得了中风,嘴歪眼邪,口吐白沫,浑身不能动弹了。然而,初一得病就讲不出话来,若按人们的说法,这就叫“气恼伤身要了命!”中医则认为:“此乃为快症、急症、也为邪证,实属于气急心迷病”。说来也就在两三天之后,老头子杨天顺就一命乌呼!到阴曹地府里找阎王爷,去签名报到了!有诗为证:
老婆生儿本喜事,不料刮起谣言风。
心有邪念生暗鬼,闷气伤身折寿命。
吐沫星子淹死人,世人往往爱争竞。
传言气死杨财主,一命呜呼去鬼城。
常言说人死如灯灭,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老财主杨天顺一死不当紧,杨府里气侯就变了,不光是全部乱套,而且又兴起了汹涌澎湃地波澜。一开始,他的大老婆要当家,还想把一窝一窝的多头人心,往一块儿拢,可是也没有人听她的,如今他们杨家成了一锅粥,是十八口子人乱当家。杨财主共有十个老婆,那些人哪一个都不是善茬,除了那小老婆柳若云,其她大部分都不听大老婆的。换句话说,她们各人都有自己的儿女,是两三个的,四五个的多少不等,一窝一窝十来窝子,加起来有四五十口子,那些女人们又都是,自私自利私心严重,一个个都比较谿刻!谁想拢也拢不到块儿。再说儿大不由爷,下边的子女们一大,翅膀也就硬起来了,有些人就连亲生母亲的话都不听,还能会听她的,他们不但不听,还说他大娘是“老女人!”当然,这都与家庭教育相关,咱们先暂且不论。
尤其是富人家的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管教,就造成生活上放任自流,在与人交往时也没有容人之量!甚至是没大没小信口开河,不尊重长辈,所以一些纨袴子弟,就常出自于富人家中。由于一窝一窝都不是善茬,大家搅合在一块儿,又是哭又是闹的吵吵嚷嚷,骂骂叽叽,甚至是明火执仗的在捣乱!结果使整个事态和局势,就完全失控了。换而言之,也没谁能管得住了,你说东他说西真就成了,名符其实地十八口子人乱当家,诚然,就是有个别或极少数,正义感的人想出来主持公道,可也是力不从心无能威力。因为众多的人都要求分家,其中还有更歹毒的人,他们不光是哭闹,而且还要砸锅、摔碗、扒房子,同时还有人带头抢东西!如今他们杨家一没有了杨财主,到成了水少王八多,一坑老鳖要翻潭了。
既然谈不拢分期大,这个家还非得分不可了,再说这时候谁说话都不好使,换句话讲也就无人听,如在分财产时,是你多他少,这个好那个坏的,又闹得不可开交。人们好说好马被人骑,好人被人欺!凡是恶人就没谁敢惹,结果分来分去,就是不分给那最年轻的柳氏母子。并且还有人当面指着,那柳氏的鼻子说她生的,这个孩子是什么野种、狗杂种!同时,还说她败坏了杨家门风,不光不给东西还非要把,她们母子俩撵出杨家的大门,让他们永久不能再回来!有道是:
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深秋色尚苍;
杨门家败灾祸至,柳氏母子遭了殃。
却说杨家自从老头子死后,那柳氏又是一妇道人家,也刚生了孩子不久,正在坐月子!又不像别人家子女都大了,一家一窝子都是有依靠的,如今她柳氏却成了杨家的遗孀,作为她一个弱女子又能指望谁?与别人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缠又不敢缠。再者讲她又刚生了孩子,还尚未满月是弱不禁风!而婴儿还在襁褓中,就是和人家说理,也找不到有评理的地方,则就倍受前几窝子的欺凌!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万般无奈,便只好抱住婴儿回了娘家。
她的娘家虽有爹妈、哥嫂,但都是乡下种田人,又是家徒四壁穷得叮噹响!甚至还家无隔夜粮,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由于她十五、六岁就被卖进了窑子铺,其根本原因就是家里穷。但是,那柳氏也留了一点后手,她就把平时老头子给她的,一些零花钱积攒下来,就打算到了关键时刻,或者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再拿出来使用,这回可就排上了用场。再说柳氏住娘家,平时则就省吃俭用,勤俭节约,在生活上,苦苦地熬日子,所以,也就不存在多大的问题,从此以后,柳氏若云便在娘家,一心一意地寡妇熬儿,并盼望着儿子快些长大成人。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行船又遇上顶头风!因为事情的变故,也总让柳氏忘不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所以她思想压力就大,心里想法也多。常言说心病难害,由于她受了很多委屈,也免不了心中耿耿于怀!再加上日子不好过,首先精神上就萎靡不振!身体也一天天地消瘦。换句话说,那柳氏总觉得命苦,不光这一跟头摔得狠,而且也不值得,这在精神上又是对她的很大打击,作为女人本来心眼就小,她怎么又能承受得住。其他人也都帮不了她什么忙,柳氏心里一直就很悲怆!常言说心病难害,由于精神上压力大,心里就长时间的窝着一股火。从此以后,也就经常感到胸闷,有时还心胶疼得利害!也就在她的儿子杨大和,还未满周岁的时候,那柳氏又突然发病,便撒手人环一命归阴。
那柳氏死后,却撇下了儿子大和年龄还小,还需要人进知照看喂养,再说她的父母不光岁数大了,两位老人还都年老多病,他们连自已都顾不着,那还精力去管那年幼的孩子。俗话说屋漏偏逢连阴雨,行船常遇顶头风!而时隔不久,她的二老爹娘又都相继去世,接下来,这个娃儿又有谁来养,眼前也就成了问题。然而孩子也小,才刚满周岁,虽可以断奶,但需要细心喂养,现在也没有了爹妈,一个幼小的婴儿,也确实太可怜了!处于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舅妈,也就是柳氏的娘家哥嫂,也就不得不头承担起,扶养小外甥的任务。
原来,那柳氏的娘家哥在心想,不管怎说我和妹妹都是一娘同胞,她亡故后留下这点骨血,看在一娘同胞的份上,这个事我也不能不管。因为我们是亲兄妹,也只有帮她把孩子养大,才算对得起我妹妹,不然的话自已心里就有愧!于是,就把大和养活起来了。舅舅对外甥虽然不错,但必经是甥舅关系,也不像是看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去管教,他照顾养活大和一是出于人道,二是活人帮死人尽力!所以,舅舅和妗子对外甥管教就不严格。简而言之,平时对孩子也是待管不管的,虽然对他很和气,但是则缺乏了亲爹娘,疼儿子的那感情!由于对孩子管教不严格,那杨大和年幼又缺乏自控能力,结果使他自小就养成了,一个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人。
那杨大和到了上学的年龄,他舅家也想方没法让外甥到,本村私塾学堂去读书,可是那大和自小就性情孤僻,不爱讲话,而且上学也不好好学习,不刻苦努力,不珍惜机会。私塾先生一让他念书认字,他简直就像得了恐高症一样一见书本就过敏,不是头晕就头疼!所以他只念了大半年的私塾,就自动缀学再不踩学堂门了。并且,还不诚实爱说假话,一身的臭毛病,跟谁都没有一句实话,而且又很嘎咕难缠!整天在家不干事还爱好的,后来又成了小偷、小摸,又常对别人坑蒙拐骗,也简直是不可救药。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越学越坏,到了十四五岁又变成乞丐,也因偷窃被官府抓去,判了六年徒刑关进了大牢!然而使他幸运的是,时过不久,就赶上了国家征用劳工,又把他给放出来了。
众所周知,在我国民间,时常就流传着一句:“秦始皇打边墙的故事!”其实,就是修筑万里长城,这件事中国都知道,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为秦朝时候,国家为御外敌入侵,秦始皇便举全国之力,由官府从民间征招劳工,去修筑万里长城,乡下农村劳力不够,于是便打开牢狱,无论是死罪、活罪全一概赦免。名义上说是大赦天下囚犯,实质就是让囚徒们,去当劳工出苦力,而当时的杨大和就在其中之列!有诗为证:
不幸之中是万幸,身陷囹圄又放出;
去做劳工修长城,历史资料有记录。
据史料记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当时在我国北方,各国为了防御外敌侵略,都相互在自己地盘边境上,选择了一般比较突出险峻的地方,用石头构筑垒砌起了,又高又宽和十分坚固的石墙,即叫作长城。到了秦灭六国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又将秦、赵、燕三国的北部长城,从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一带,予以修缮和连贯。自此以后,人们都称那为“万里长城!”在民间又叫“秦始皇打边墙!”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浩大的工程这一,经后来人的审视认为,也确实是一项较为,宏伟和很了不起的人类壮举。它不光工程之浩大,同时也是一次创举,则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经历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直到后汉、南北朝及隋、明朝历代,还都在继续修筑,也可说既是劳民伤财,且又是弄得怨声载道。